德黑蘭方面喜憂參半,雖打破美軍神話,自身卻漏洞百出,要買殲-10C或蘇-35嗎?另一邊,俄羅斯心態已變,普京被曝已私下勸告伊朗。
通常認為在上個月的伊以沖突中,伊朗的反擊沒有給以色列和美國造成太大損失,甚至于伊朗對美國的導彈襲擊可能是象征性的,但最新流露出的信息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美國媒體近期發布的一份圖像顯示,伊朗6月23號對美軍駐卡塔爾重要基地的襲擊,很可能擊中了美軍基地的通信設施,因為圓形的雷達罩嚴重受損。目前,美軍還沒有回應這個消息,但如果事情屬實,就意味著伊朗的導彈確實突破了美軍的防空火力,命中了美軍基地的要害設備,這意味著伊朗的襲擊絕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說的那樣只是“象征性”的。
其實,那些所謂的“美以防空體系堅不可摧的神話”一聽就不靠譜,世界上沒有密不透風的防空網,美國和以色列的防空能力被吹得神乎其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常面對落后的對手,比如以色列攔截最多的就是一些突防性能極差的火箭彈。真面對伊朗的主力彈道導彈時,美國和以色列的防空系統不能說一戳就破,至少也是左支右絀,絕對談不上能妥善攔截。從這個角度上說,伊朗在之前的戰斗中證明了自己的導彈技術,表明伊朗導彈部隊不是“花架子”。
然而,上個月的沖突也暴露了伊朗的問題,那就是伊朗的防空體系實在太弱,已經不是攔截成功率的問題了,而是還能不能運作的問題。在以色列上個月的空襲發起后不久,伊朗的防空網幾乎就被癱瘓,以軍的非隱身戰斗機敢飛到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空域近距離投彈,這足以說明伊朗防空體系已崩潰。沖突結束后,德黑蘭高層肯定要想如何重建防空能力,除去部署地面防空體系,購買戰斗機無疑是另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選項。當地時間13號,就有一架伊爾-76戰略運輸機降落在伊朗機場,疑似給伊朗送去了拆分后的蘇-35戰斗機。此外也有消息稱,伊朗在加速推進戰斗機采購,不排除購買中國殲-10C來替代俄羅斯戰機的可能性。
目前雖然還沒有確切證據表明伊朗決定買中俄的戰斗機,但長遠來看,伊朗要保衛本國的制空權,免不了要買先進戰機,中俄的戰機幾乎是伊朗僅有的選項。至于伊朗何時才買,到時候又買哪款,這就有待觀察了。但正如一些俄羅斯媒體爆料的那樣,建設空軍需要先打造體系,伊朗缺乏完善的空戰體系,這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這注定短期內伊朗不太可能大批購買中國或俄羅斯的戰斗機,我們對此要有心理預期。
有趣的是,近期有美國媒體爆料,稱盡管俄羅斯明面上支持伊朗的鈾濃縮權利,但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俄羅斯官員據說私下里,勸告伊朗接受“零濃縮鈾”方案,也就是要伊朗接受美國和以色列的條件。若果真如此,這將是俄羅斯態度的重大轉變,標志著莫斯科在中東問題上的重大態度軟化。然而,俄羅斯外交部隨即措辭嚴厲地回擊了這個消息,13號俄羅斯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怒斥西方媒體“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包括直接挑釁和制造假新聞”,稱這又是一場“骯臟的政治化運動”。不過,雖然俄方強烈否認,但莫斯科究竟有沒有私下勸告伊朗放棄鈾濃縮,其實不好斷言。畢竟現在看來,如果伊朗想立刻恢復和美國的談判,恐怕就不得不放棄鈾濃縮活動,接受“擁核窗口”已過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