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漫談
作者:黃楚瀅,民智國際研究院研究助理
(正文約200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漫威系列電影最喜歡打造這樣的經典場景:怪獸在城市建筑群中肆意破壞,千鈞一發之際,蒙面的超級英雄從天而降,激戰數百回合后將其擊敗,最終在人群的目送中悄然離去,深藏功與名。人們并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但從不質疑他們的正義與勇敢。
現實從來不是漫威宇宙。
隨著特朗普政府繼續擴大驅逐行動,最近幾周出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場面:身著便衣的蒙面聯邦特工在校園內或住家附近逮捕扣押留學生,引發了人們對此執法策略及蒙面權限的質疑。
維護秩序與正義是執法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部分公民的疑問是,如果這些合法的執法人員是在“根據法律進行適當的逮捕”,他們為什么要隱藏自己的身份?
面罩背后的恐慌與不安
近期,在特朗普政府高壓移民政策的背景下,多名在美留學的外國學生遭到拘留。土耳其公民、塔夫茨大學博士生Rümeysa ?ztürk在馬薩諸塞州被六名便衣警察控制,其中多數戴著口罩、遮住面部且未出示徽章。監控記錄了這一拘留過程,顯示警方確實在未告知身份的情況下突然上前,其中一人將她反綁。
類似情況還發生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城大學。知名巴勒斯坦活動家哈利勒(Mahmoud Khalil)和研究員巴達爾·汗·蘇里(Badar Khan Suri)也在各自住所附近被蒙著口罩、持武器的國土安全部官員帶走哈利勒被關在路易斯安那,蘇里被轉送至德克薩斯州。
▲ 在這張視頻截圖中,Rümeysa ?ztürk 在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的一條街道上被移民官員拘留。
當局稱這些人涉嫌與恐怖組織有關聯,然而案件律師均否認這些指控,稱拘留行為缺乏法律依據,甚至涉嫌打壓合法異議。針對執法人員戴口罩執法的質疑,國土安全部發言人回應,這是為了“保護執法人員免遭潛在恐怖分子同情者的報復”。
在美國社會文化中,蒙面往往與負面或罪惡行為聯系起來。歷史上帶有嚴重種族歧視色彩的組織三K黨的標志即身著白袍、頭套面罩。蒙面形象還包括牛仔電影中出現的強盜,銀行搶劫案中的搶劫犯等。
▲ 三K黨簡筆畫。
美國公民認為,“蒙面警察”與憲法承諾的民主和正義原則背道而馳,也違背了普通法原則。況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特朗普支持者對戴防護口罩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其“不能讓人們免受病毒侵害”,并蔑視那些戴口罩的人;特朗普本人也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戴口罩的示威者”應該被逮捕。
這就是一種“雙重標準”:特工戴上口罩是免遭人肉搜索的“必要行為”,但普通人戴上口罩就被警告是違法的,甚至“疑似犯罪”。
愛爾蘭一大學的道德神學教授溫賴特(Tobias Winright)曾在美國執法部門工作,經常撰寫有關警務道德的文章。他說:“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光明正大的,是正確的,那為什么要隱瞞你的身份呢?”
權力賦予面罩的多重意義
如今在美國的政治環境中,如果警察在執法過程中事先亮明合法身份,哪怕簡單地出示證件,面罩也不會成為被詬病的點。當一切都不透明時,面罩則成為事件中被聚焦的“不正義”的化身。
從執法人員的角度看,政府是雇主,任務是命令,面罩是裝備。執法過程開始那一刻,他們的社會化身份已經被抽離了——現實生活中他們也許是善良忠厚的鄰居、朋友、父親,戴上面罩后則變成了冷漠無情的執法機器。不是執法人員有權力,而是那一身制服和面罩有權力。
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代理主任托德·萊昂斯說:“如果人們因他們戴著口罩而感到冒犯,我很抱歉,但我不會讓我的官員和特工、以及他們的家人有生命危險。”可是,真正的保護措施,難道不應該是制度性的保障?
政府把執法者的臉藏起來,并不是防范仇恨的方式,而是將矛盾轉移到執法者和普通民眾之間。蒙面執法不一定是執法人員的主觀意愿,他們本質上只是替美國政府辦事的“打工人”罷了。
面罩還能戴多久?
前聯邦調查局特工、現任布倫南司法中心研究員邁克·日耳曼指出,執法人員在公開場合大規模戴口罩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是民主機制正在被侵蝕的信號。他認為,這種遮掩身份的做法象征著執法機構正在遠離公眾監督和法律問責,最終會削弱人們對政府使用權力的信任。當警察不出示身份時,民眾很難判斷他們是否具備合法執法權。這不僅增加了假冒執法的風險,也讓真正的執法人員和公眾都置于危險之中。
他還強調,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執法逐步向“情報導向”模式轉變,大量機構混入ICE行動,在執法過程中隱藏身份,缺乏司法授權,模糊了權力邊界。一些官員甚至可能出于對自身聲譽受損的擔憂,而選擇戴口罩執行移民任務,這本身就反映了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存在問題。
▲ 2025年6月14日,執法人員在洛杉磯舉行的抗議活動中站崗。
美國一向喜歡用“自由、民主”來標榜自身。可如果執法人員可以全副武裝、全臉掩蓋地在街頭執行任務,而普通民眾甚至不知道對面是誰、為什么來、抓誰走,那么自由和民主還剩多少?
解決之道,在于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協調配合。立法者需明確規定執法者在公共場合必須表明身份,同時執法機構內部也要完善責任機制和職業倫理,才可保障正義與公理。
編務:黃楚瀅
責編:梁雨迪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