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Pixabay
撰文 | 王聰
近年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極端氣溫頻率增加,顯著加劇了對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熱相關疾病、加重現有疾病等。
2025年7月16日,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團隊在" Nature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Temperature-Related Hospitalization Burden under Climate Change "的研究論文。
研究顯示,到2100年,中國因極端高溫導致的額外住院人數可能會大幅增加,同時也可能導致額外住院成本的大幅增加,具體增幅取決于溫室氣體排放情景。這些發現強調了制定氣候變化緩解策略以減少溫度相關住院風險的必要性。
圖:論文截圖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中國 301 個城市(覆蓋了超過 90% 的中國城市)和 7000 多家醫院中六種氣候敏感性疾病住院情況與氣溫之間歷史關聯的數據,并采用了一個非線性分布滯后模型。
結果顯示,極端高溫導致的額外住院風險在三種碳排放情景下均預計會上升,而極端低溫則影響微乎其微。歷史數據特別表明,中國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區似乎最易受溫度相關健康風險影響,尤其是妊娠相關疾病,其中妊娠相關疾病呈現特定區域模式:中國相對較冷的北部地區對極端高溫脆弱性較高,而相對較溫暖的南部地區對低溫脆弱性較高。
預測結果顯示,在當前熱力條件下,若不采取任何適應措施,在高碳排放情景下,到 2100 年因極端高溫導致的額外住院人數將達到 510 萬。基于 2022 年中國城市平均住院成本,研究團隊預測,在高碳排放情景下,到 2100 年全國額外住院成本將大幅增加 51.9 億美元。此外,該研究還凸顯了社會經濟差異的影響,對于人口較多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例如京津冀地區)。在極端高溫時期面臨相對較低的額外住院風險和負擔。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凸顯了制定有針對性的氣候變化緩解策略的必要性,以降低氣候相關住院風險和經濟負擔的不均衡,同時要考慮到城市地理、極端氣溫、人口群體以及碳排放發展路徑等方面的差異。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52-w
助力醫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推動醫療科技創新轉化!
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數據挖掘|統計分析
生信分析|選題指導|寫作指導|評審指導
選刊投稿指導|研究項目指導|定制化培訓
定制化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RWS)實施
聯系醫諾維
醫諾維,一站式科研平臺,科研合作請點擊公眾號菜單“科研合作”。
轉載、進群、宣傳研究成果、新聞稿、課題組招聘、企業宣傳推廣等,請掃碼添加小編,切記注明來意。
(請注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