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兩國互為鄰國,有著長于2000公里的邊境線,由于還有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所以。有時會在邊境爆發一些沖突,比如2020年發生的“加勒萬河谷沖突”,是大家大都知道的一次事件。
那次事件的結果,大家基本也都清楚,印軍最后狼狽而逃,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印度是個有著“迷之自信”的國家,“喪事喜辦”都已經成了傳統,戰敗說成大勝都是基本操作,對于加勒萬河谷沖突這樣曾引起世界矚目的事件當然也不會放過,少不了要將其改頭換面加以“意淫”,于是一部名為《加勒萬河谷之戰》的抗中神劇就誕生了。
劇中男主角幾乎以一人之力硬扛“解放軍”數百人,不但摧毀了“我軍”的軍事基地,還上演了一場“英雄救美”的戲碼,救走了一位天竺美女,夸張程度遠超某些抗日神劇。
電影劇情:一場脫離現實的意淫狂歡
《加勒萬河谷之戰》這部影片的劇情將真實事件歪曲得面目全非。電影里的“解放軍”被描繪成發動人海戰術,漫山遍野朝著印度領土進犯的形象。然而,幾十名印軍卻能奮起反擊,輕松將其徹底擊潰,甚至連留著大胡子的高級指揮官都慘遭俘虜,這畫面簡直讓人哭笑不得,都是在印度編劇和導演的筆下被肆意丑化了。
但更離譜的還在后面,影片中“解放軍”還被印度人曲解成“不講道義”,趁印度軍人正在進行集體祈禱、毫無防備之時,派出三名士兵俘虜了印軍一個營。而被俘虜的印軍主角,正是由59歲的寶萊塢巨星薩爾曼·汗扮演的,劇中人物是于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中身亡的比哈爾團上校指揮官桑托什·巴布。
在那場真實事件中,這位名叫桑托什·巴布的上校指揮官因為指揮失誤,與我軍發生沖突后率眾潰逃,結果不小心墜河溺亡。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事后被印度奉為英雄,被印度軍方追認授予他象征勇氣的“偉大勇士”勛章。
而在電影加勒萬河谷之戰中,這個人物更被神化了,其在遭受嚴刑拷打后,竟然爆發出“洪荒之力”,僅憑一己之力打倒身邊十幾個看押和拷打他的“解放軍”(很像某些抗日神劇的套路)。
緊接著,他還單人匹馬英雄救美,只身救出一位印軍美女通信兵(也是軍醫)。
之后更是大顯神威,解救出了軍營中所有的印軍俘虜,甚至還上演一番神奇的操作摧毀了整個“解放軍”軍事基地。這劇情,妥妥的超級英雄大片套路。
影片最后,以主角和通信兵美女為首,印度軍人們大跳長達十五分鐘的集體舞,勝利踏上歸國之路。這畫風突變,從激烈的戰斗場景瞬間切換到歡快的歌舞場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看印度版的歌舞喜劇片。
整部電影劇情毫無現實邏輯,完全脫離了真實的歷史和戰場情況,將印軍吹噓得神乎其神,把一場慘敗意淫成了輝煌的勝利。堪稱是印度“喪事喜辦”的典型事例,為印度的“贏學”知識庫又加了一桶油。
真實的加勒萬河谷沖突:印軍越線挑釁,解放軍英勇反擊,印軍慘敗潰逃
與電影中荒誕的劇情不同,真實的加勒萬河谷沖突是由印方首先挑起事端引發沖突,接著又在與我軍的沖突中慘敗,潰逃時又有多名印軍士兵滑下山坡摔死或掉入河中溺死,而且還有不少人被我軍俘虜的一場事件。
如果換做是其他國家遇到這樣的事件,通常都是選擇沉默閉口不言了,然而印度卻反其道而行之,十分擅長把失敗當作勝利來慶祝和宣揚。
而對我國來說,加勒萬河谷沖突是一場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戰,也是一場勝利之戰。加勒萬河谷位于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中方對這里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地區局勢基本穩定。
2020年4月以來,印度軍方便開始在加勒萬河谷地區頻繁抵邊越線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甚至暴力攻擊前往現地交涉的中方官兵。
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趁夜色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蓄意挑起事端。中方邊防部隊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管控。
面對此次外軍越線尋釁滋事,我軍班長李確祥帶領陳祥榕等邊防戰士緊急前出處置,趕到前沿后與印方大股士兵展開搏斗,面對人數上的劣勢與石頭攻擊,我方戰士毫不畏懼并英勇反擊,最終逼退了印方越線人員。
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共識。印方承諾不越過加勒萬河口巡邏和修建設施,雙方通過現地指揮官會晤商定分批撤軍事宜。
然而,6月15日傍晚,印軍打破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違背承諾,在地區局勢已經趨緩情況下,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再次跨越實控線非法活動,惡意拆毀中方設施,蓄意發動挑釁攻擊,甚至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又一次更大規模的激烈肢體沖突。
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邊防部隊團長祁發寶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交涉過程中,印方無視中方誠意,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兵力,陸續在河灘上聚集了大量武裝人員,企圖憑借人多勢眾迫使中方退讓。
團長祁發寶張開雙臂阻擋印軍,告誡印軍“破壞共識,要承擔一切后果”,同時組織官兵占據有利地形。官兵們組成戰斗隊形,與數倍于己的外軍對峙。
當日夜間,營長陳紅軍奉命帶隊前往一線緊急支援,王焯冉和戰友馬命等戰士渡河增援一線。在增援途中,王焯冉為救助戰友而犧牲。
之后在沖突前線,印軍突然用鋼管、棍棒、石塊發起攻擊,團長祁發寶頭部遭到重創。營長陳紅軍立即帶兩名盾牌手突入重圍營救團長,戰士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戰斗在最前面,攝像取證的肖思遠也沖到前沿投入戰斗。
最終,在我方官兵的英勇反擊下,將來犯者擊潰驅離,印方竄逃,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 。在這場沖突中,中方共有4名官兵犧牲,1名重傷,他們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尊嚴 。
而印方據官方消息,共死亡20人,包括引發沖突的上校指揮官桑托什·巴布,另外還有37名印軍被俘、110人重傷,后來有多幅現場照片顯示印軍跪地抱頭投降的狼狽模樣。
印度:擅長意淫的“神劇制造機”
從這部《加勒萬河谷之戰》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印度在面對失敗時的自欺欺人。明明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吃了大虧,卻在電影里將自己描繪成勝利者,把印軍的慘敗意淫成輝煌勝利,這種精神勝利法實在是讓人無語。
然而印度似乎一直都很擅長通過電影來美化自己,歪曲事實,塑造勝利的假象,掩蓋失敗的恥辱。此前還有一部電影《印度人》,虛構了6名印度年輕人潛入中國執行所謂秘密任務的冒險故事。在影片中,印度人輕易地穿越了中印邊界,混入中國軍事基地,隨意操作中國軍事設備,用簡陋武器來對付中國先進火力,簡直荒謬至極。
印度這種在電影里無限意淫的行為,也反映出其在現實中面對邊境問題時的復雜心態。他們經常無端挑起事端,卻又屢屢在對峙中處于下風,打不過就靠電影來找回“面子”。
這種做法在印度是一直有著“優良傳統”的,比如1962年發生的中印沖突,印度方面的慘敗全世界都有目共睹,曾有整建制的團級戰斗單位被我軍俘虜,然而印度方面卻據此拍了一部名為《72小時:永不磨滅的英雄》的電影。
該電影在印度幾乎家喻戶曉,其內容講述了在這次沖突中的“西山口之戰”的戰斗中,有一名因為電影的播出而被奉為印軍戰史上的“戰神”的人,名為賈思旺·辛格·拉瓦特,說他在努如郎地區憑借一人之力就擋住了“解放軍”72小時的進攻,并消滅了300多名“解放軍”。
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西山口之戰,我軍消滅了印軍500多人,印度方面以慘敗告終。
然而印度寶萊塢虛構這個事件拍成電影后,居然被印度人認成了事實,還以為在1962年印軍真的取得了勝利。
印度這種在電影中“反敗為勝”自欺欺人的做法不僅無法改變事實,反而讓國際社會看到了印度的可笑和自不量力。不得不說,印度在“意淫”這條路上,真的是越走越遠,“贏學修為”也越來越深,但其制造的這些脫離現實的神劇,也只會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