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8日訊(編輯 楊斌)今日, “央行取消債券回購質押券凍結”的消息引發了市場“重啟國債買賣”的猜想,短端國債收益率跳降了近1BP。
根據央行公告,為加快發展多層次債券市場,統一金融市場登記托管、清算結算規則制度,央行研究起草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簡稱《決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取消對債券回購的質押券進行凍結的規定”引起市場關注。
業內人士稱,一方面,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是接軌成熟市場的做法;另一方面,便于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中更加靈活地管理流動性。不過,取消凍結,債券借貸的容易程度將隨之提升,會讓債券空頭被逼空的風險降低,消息對債市影響整體呈中性。
取消對回購質押券凍結為國際通行做法
為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管理規定,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決定》對三項規章進行了修改,重點對與現行實踐不符、可能制約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方向的相關條款進行調整,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明確上海清算所是債券登記托管結算機構的法定地位;二是,為便于公開市場買賣國債等貨幣政策操作和促進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取消對債券回購的質押券進行凍結的規定;三是,根據現行實踐修改金融債券信息披露管理的有關規定。其中,第二方面內容受到債市從業者的特別關注。
簡言之,債券回購是一種以債券為抵押物的資金借貸行為,分為債券所有權未發生實質性轉移的質押式回購和所有權發生實質性轉移的買斷式回購。相對于買斷式回購,質押式回購的資金融出方無法對債券作進一步處置。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貨幣市場的主流模式是質押式回購,交易中債券押品被凍結在資金融入方賬戶,無法繼續在二級市場流通,出現違約等極端情形不利于保障資金融出方權益。而在海外成熟市場,機構融入資金普遍采用買斷式回購的模式。
為接軌國際,在今年7月8日的“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上,央行相關負責人已宣布優化債券通項下的離岸回購業務機制安排,便于境外投資者開展流動性管理。其中,支持香港CMU系統參照債券回購的國際通行做法,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進一步盤活質押券。
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更靈活
一般而言,債券質押式回購更適合短期限的資金拆借操作,為提升債券市場流動性,覆蓋1個月到1年的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央行已于去年11月開啟了買斷式逆回購。
業內人士指出,若進一步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一方面減少因質押券凍結帶來的操作障礙,提升回購市場的運作效率以及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央行在買賣國債等貨幣政策操作中更加靈活地管理流動性。
在“央行擬取消對債券回購的質押券進行凍結的規定”的公告發布后,有部分機構將其視作重啟國債買賣的鋪墊,短端利率債收益率迅速由綠翻紅。今日,1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0.75BP至1.3425%。
“政策本質是通過優化市場機制釋放流動性,屬于對債券市場的‘邊際寬松’調整。”市場人士指出。“但也要看到,對于債券空頭來說,債券借貸的容易程度隨之提升,會讓債券空頭被逼空的風險降低。所以,消息整體呈中性。”
還有交易人士認為,取消質押券的凍結,高評級、高流動性的短久期債券收益率受影響更直接。取消質押券凍結規定,通過 “提升質押券流動性→活躍回購市場→降低資金成本→刺激債券需求” 的鏈條,最終對銀行間債券市場收益率形成下行壓力。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間質押式回購的日均成交規模為5.98萬億,峰值可達8萬億。7月17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的成交規模7.40萬億。
圖: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日度成交規模
(資料來源:Wind數據,財聯社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