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太行,綠意盎然;渠畔的安陽,賓客云集。7月17日,來自各地的文旅界同仁相聚在紅旗渠畔,共話入境旅游合作,共謀文旅融合新篇。這座承載著三千年文明記憶的古都,正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讓"有文化,必安陽""一生必去的城市"的名片愈發閃亮。
千年文脈:安陽的文旅基因
安陽,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從甲骨文的神秘字符到《周易》的深邃哲思,從紅旗渠的精神豐碑到太行山水的雄奇畫卷,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饋贈。
林州,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一幅"紅、綠、藍"交織的畫卷在此鋪展。紅旗渠水奔流六十載,流淌著"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奮斗基因;太行大峽谷的青綠山水間,藏著"唐末之冠"荊浩的丹青意境;藍天白云下,滑翔傘健兒的身影讓這里成為"云端競技場"。看一場《太行·紅日》實景演出,走一段渠岸小道,住一夜崖上石屋,飛一次云端之舞,林州的魅力在動靜之間盡顯。
湯陰,"三圣"文化之鄉,2230年的歷史沉淀出獨特韻味。羑里城的周易智慧,岳飛廟的精忠報國,扁鵲廟的中醫康養,湯河濕地的生態之美,讓這座千年古縣成為感悟東方哲學、傳承民族精神的文化高地。
殷都,殷商文明的核心區,殷墟甲骨文在此重見天日,將中國信史向前推進千年。曹操高陵的考古新發現,修定寺塔的"中國第一華塔"風采,馬氏莊園的"中原第一官宅"底蘊,漳河峽谷的自然奇觀,讓歷史與自然在這里完美交融。
融合發展:安陽文旅的新跨越
近年來,安陽堅定不移將文旅融合作為重大戰略,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著力打好"文化"和"夜游"兩張牌,文旅吸引力與美譽度持續提升。
殷墟博物館開館以來,接待游客超240萬人次,《再現·大邑商》沉浸式數字場景讓游客穿越三千年;"古城夜游""洹河夜游""點亮殷墟"等活動,讓古都越"夜"越精彩;《太行·紅日》實景演出好評如潮,紅色精神在光影中傳承;"甲骨文杯"馬拉松、國際漢字大會等活動,讓文化傳播更富活力。
從文化游、紅色游到山水游、研學游,從低空飛行到鄉村民宿,安陽的文旅業態不斷豐富,"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標桿城市"的品牌越擦越亮。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近4994.7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422億元,入境游客超8.9萬人次,實現歷史性突破。
未來展望:打造世界級文化地標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安陽正聚焦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級文化地標,加快建設區域文旅融合發展中心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
通過強化頂層設計,編制專項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構建"1+2+N"殷墟甲骨文大展示格局;深化考古研究與文字解讀,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讓甲骨文"活"起來;創新數字化呈現方式,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讓全球游客感受商文明的魅力;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服務,推動"暢行、美味、文創、美宿、樂游、演藝"全面升級,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空間。
從殷墟的甲骨卜辭到紅旗渠的精神密碼,從太行山水的自然饋贈到古城新貌的活力綻放,安陽正以文旅為媒,敞開胸懷對話世界。這座被文化浸潤、被精神照亮的城市,正等待著更多人來此觸摸歷史、感悟精神、擁抱自然,共同書寫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史寶銀|陳鋒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