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縣“1234”機制抓實抓好防汛工作
進入汛期以來,臨洮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防汛減災工作決策部署,圍繞“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扎實推進“1234”工作機制,抓實抓好防汛減災工作。
圍繞“一個核心”:即全面圍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個核心,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構建“全災種·大應急”格局,理順體制機制,夯實工作基礎,筑牢安全防線,將防汛責任落實到最小單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度汛的社會氛圍。
緊盯“兩個重點”:即緊盯3620名特殊人群、1893名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人群、戶外作業人群等重點人群,圍繞預警、疏散、轉移、安置等各環節,全部明確了“一對一”避險轉移幫扶人,做到響應處置快速、轉移疏散有序;緊盯涉河涉溝區、山洪易發區、低洼居住區、臨水臨崖區等重點區域,逐級落實了預警責任人,有針對性組織開展疏散演練,做實危險區域汛期防范措施,確保度汛安全。
做到“三個清楚”:即做到職責任務清楚,全面梳理應急、水務、交運、住建等部門防汛職責清單,按照山洪災害防御“四級包抓”要求,汛前,分級公示各類防汛責任人2875人,三座水庫責任人3人,淤地壩管護責任人45人,推動建立健全防汛責任制;做到問題隱患清楚,針對汛期風險,組織交運、住建、水務、應急、自然資源等單位全面梳理形成了“六張風險清單”,根據風險隱患督促落實了度汛措施,做到底數清、隱患明;做到應急資源清楚,指導督促各鄉鎮和水務、交運、住建等單位全面排摸轄區、行業領域資源,與21家商超簽訂生活物資保障協議,與34臺大型機械簽訂了搶險緊急出動協議,各行業儲備大型機械設備257輛,縣、鄉、村三級建立各類應急隊伍38支1468人,做到職責任務清楚、隱患排查及時、隊伍裝備到位。
抓實“四項措施”:即汛期日常抓演練,今年以來,以氣象預警為前置條件,綜合考慮降雨和災害實際,模擬突發山洪或洪澇災害,有針對性隨機調度災害易發地鄉鎮、村開展“實戰化”演練,目前已連續組織開展三級聯動“實戰化”演練92場次,參演人數達1785人次。全縣各級組織防汛演練500余場次,參與21000人次,10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全覆蓋組織演練;消除風險抓隱患,先后部署開展了凍融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汛前檢查、重大基礎設施涉災風險隱患排查、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等專項行動,累計排查發現各類汛期隱患687條,全部納入臺賬管理,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極端天氣抓調度,根據水務、氣象等涉災部門監測預警數據,及時發布《防汛工作提示》,對降雨達到臨界閾值監測站點范圍的鄉鎮、村全部電話調度,提醒相關防汛責任人到崗到位開展防范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發布工作提示11份,調度270余次;臨災響應抓轉移,臨洮縣嚴格落實“四個一律”和應轉盡轉的要求,深入推進“1263”精細化“叫應叫醒”和精準化避險轉移機制,緊盯“轉移誰、誰來轉、怎么轉、轉到哪、不擅返”等五個核心,細化實化避險轉移措施,收到轉移指令,果斷堅決組織群眾轉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田剛 趙建生)
岷縣中寨鎮:抓實防汛減災守護群眾安全
近期,面對強降雨可能引發的防汛突發事件,岷縣中寨鎮迅速行動,將防汛減災工作抓細抓實,全方位構筑安全屏障,全力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統籌部署,織密防災減災“責任網”。該鎮及時召開防汛減災推進會議,結合實際完善應急預案,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責任體系。嚴格執行緊急信息報送制度,確保防汛信息及時上傳下達,保障責任不缺位、工作不斷檔。
壓實責任鏈條,擰緊隱患排查“安全閥”。黨政主要領導帶隊深入各村巡查汛情,對排水渠、易滑坡山體等開展地毯式排查,發現隱患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鎮村干部組成排查小組,逐戶走訪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檢查房屋漏雨等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工作部署“不落空”。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主要領導帶班制度,鎮村防汛責任人全員在崗,保障突發險情第一時間處置。鎮紀委成立專項督查組,常態化督導檢查各村值班、物資儲備等情況,對工作不力者嚴肅追責,為防汛高效運轉提供紀律保障。
規范物資儲備,夯實應急保障“硬支撐”。按“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原則,建成鎮村兩級避險場所25處,儲備簡易床、救生器材等27類456件物資,動態補充更新。與轄區商超簽訂物資代儲協議,確保緊急時物資靈活調配。
深化宣傳引導,筑牢全民防災“意識墻”。結合入戶走訪開展“敲門行動”,將預警信息和避險要求傳遞到每一戶。利用鄉村大喇叭循環播放防汛提示,針對重點人群動態更新“叫應叫醒”機制,確保預警信息“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提升群眾防汛意識和應急能力。(楊瑞棟)
近日,定西文旅體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防汛應急演練。(陳龍 攝)
安定區團結鎮:以商業保險為抓手共筑基層應急管理防線
今年以來,安定區團結鎮創新推出“一攬子”商業保險機制,構建“防救結合、風險減量”的基層應急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防災減災綜合能力。
精準施策,定制“一攬子”保險方案。立足轄區自然災害多發、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抗風險能力不足等實際,購買涵蓋高效節水項目、81公里農村道路和人身意外傷害等保障范圍的“一攬子”保險。以“經濟補償+風險預防”雙輪驅動模式,提供自然災害應急補償、基礎設施災后修復資金保障等特色產品,為基層應急工作注入市場化動力。
廣泛動員,構建“多層次”參保格局。依托“線上+線下”渠道,利用村社微信群推送保險條款解讀、理賠案例等內容,消除群眾“投保無用”“理賠難”等顧慮。結合本地以往災害案例,通過鎮村干部入戶講解、“團結夜話”等線下高頻次宣傳,515戶群眾購買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救助保險,高效節水項目實現100%覆蓋,形成“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商業運作”的參保格局。
協同發力,提升“全周期”應急管理效能。鎮村干部提前排查管道破裂、路面損壞等隱患,依托保險公司專業優勢開展風險評估,制定整改方案,消除隱患13處,實現從事后救助向事前預防轉變。保險公司簡化理賠流程,快速查勘定損,保障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導致的維修更換費用,為群眾提供醫療、身故等賠償,實現從單一救援向多元保障轉變。(周雪晴)
渭源縣上灣鎮:黨建引領聚合力 筑牢防汛“安全堤”
近期,渭源縣上灣鎮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扎實推進防汛工作,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提前謀劃部署,下好防汛“先手棋”。鎮黨委召開防汛減災救災工作推進會,深入研判轄區防汛形勢與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通報應急隊伍組建、物資儲備、隱患排查、值班值守等工作問題并提出整改要求,確保防汛責任落到實處。
完善體制機制,織密防汛“防護網”。嚴格落實臨災預警“叫應叫醒”機制,明確轉移責任與流程,通過廣播、微信、敲鑼、逐戶通知等方式高效傳遞預警信息。針對山洪、泥石流等風險點制定專項措施,精準編制應急預案,提升應急處置科學性與可行性。
組建應急隊伍,提升防汛“戰斗力”。由年輕干部、基干民兵、退伍軍人等組成應急隊伍,沖鋒在防汛一線。鎮內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模擬演練,組織各村進行“防汛及一災一練”實戰演練,持續提升隊伍應急處置與協同作戰能力。
全面排查隱患,耕好防汛“責任田”。組織黨員干部排查全鎮1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大對河道、通村道路等重點區域排查力度,落實專人監測,做到風險早發現、早管控。緊盯老弱病殘群體,完善轉移安置預案,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加強宣傳教育,繃緊防汛“思想弦”。每日通過應急廣播循環播放避險知識,利用微信群、短視頻等平臺普及災害預警信號與逃生技巧,增強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讓“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理念深入人心。(張永紅)
隴西縣柯寨鎮:“四個強化”筑牢汛期農村道路安全屏障
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發,隴西縣柯寨鎮部分農村道路出現不同程度損壞,給群眾出行和道路暢通帶來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柯寨鎮迅速行動,以“四個強化”舉措扎實推進汛期農村道路養護工作,全力保障轄區道路安全暢通。
強化組織領導靠責任。該鎮黨委、政府迅速部署,明確農村道路養護的任務、標準和職責。班子成員帶頭深入轄區檢查,現場交辦問題并限期整改,各村也緊盯重點區域,細化責任分工,確保養護工作落到實處。
強化宣傳動員聚合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村頭巷尾”懇談會、“田間地頭”板凳會等形式,借助村社微信群、鄉村大喇叭等載體,全方位宣傳農村道路保護知識,有效提升了群眾的愛路護路意識,凝聚起護路合力。
強化日常管理保通暢。各村組織黨員干部、公益性崗位人員和群眾,采取“劃段包干、責任到人”的方式,常態化開展邊溝邊坡清理、路肩培土、路基修復、路面清掃等工作,做到巡查、反饋、應對及時精準,保障道路時刻通暢。
強化集中整治固成效。聚焦汛期道路安全關鍵點,組織各村全面排查道路狀況,重點整修路基塌方、路面破損、坑槽病害等問題。截至目前,已出動大型機械20余次,整修道路6.5公里,修補坑洼路面30余處,消除了安全隱患,優化了路域環境,為群眾出行筑牢了“安全防線”。(何家寶)
岷縣馬塢鎮全面開展防汛應急演練
近日,岷縣馬塢鎮圍繞“強降雨引發低洼處內澇、山區山洪及基礎設施險情”場景,開展防汛應急綜合演練,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多維度預警,打通應急響應“第一棒”。各村收到鎮防汛辦轉發的紅色預警后,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指揮長依托“鎮、村、社”三級聯動機制,同步激活多渠道預警:村級應急廣播循環播報轉移指令,網格員在村民微信群實時推送轉移路線與避難場所信息,黨員干部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上門“敲門提醒”,配合銅鑼、手搖警報器強化警示。15分鐘內,預警信息實現全鎮覆蓋。
分層級轉移,筑牢群眾安全“防護墻”。轉移嚴格遵循“先特殊群體后普通群眾、先核心危險區后外圍區域”原則,秩序井然。避難場所內,飲用水、方便面、折疊床等物資一應俱全,醫護人員現場測血壓、登信息,志愿者耐心安撫情緒。30分鐘內,所有“受困群眾”安全抵達。
多場景處置,錘煉應急搶險“硬本領”。演練設置三類典型險情考驗協同能力。內澇排險現場,搶險隊員分工明確,抽水、清淤同步進行,20分鐘消退積水;山洪防御現場,應急分隊搬運沙袋筑堤擋水,同步將2名“未轉移群眾”護送至高地;電力搶修現場,供電人員冒雨斷電、固定傾斜電桿,1小時恢復供電。期間,民警維護秩序、民政人員登記需求,各環節銜接緊密,協作高效。
精準化復盤,擰緊責任落實“螺絲釘”。演練結束后,各村黨支部書記主持點評會,直指“救生衣穿戴不規范”“物資登記不細致”等問題,要求限期整改。通過完善預案、排查隱患、備足物資、定期演練,讓每個環節“刻進腦海、練在手上”。通過此次演練,有效提升了應急隊伍處置能力與群眾避險意識。(李勇勇)
災害應對常識
山洪應對常識
(一)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脅時,應該有組織地提前向山坡等高處轉移;
(二)在山區突然遭遇山洪襲擊時,應該沿山坡橫向跑開,千萬不要順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三)山洪流速急、漲水快,不要輕易游水轉移,以防止被山洪沖走;
(四)被圍困于基礎牢固的高崗、臺地或堅固的住宅房時,應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洪水消退。
滑坡應對常識
滑坡可摧毀建筑、道路以及各種設施,傷害人畜,給鄉村城鎮造成毀滅性傷害。
(一)滑坡發生的前兆
1.泉水流量突然異常,出現泉水、井水復活、干涸,水量突變;
2.四周巖體(土體)小型坍塌和松動現場;
3.房屋墻體、地壩出現裂縫且裂縫逐漸加寬加深;
4.有巖石開裂或剪切擠壓的聲音;
5.動物表現異常、樹木歪斜等現象。
(二)遇到滑坡怎么辦
1.首先,處于滑坡體上部,要用最快的速度向山坡兩側穩定地區逃離;
2.其次,處于滑坡體中部時,盡可能向坡體兩側高處逃離;
3.當處于滑坡體前緣時,可迅速向兩邊逃生。
崩塌應對常識
崩塌又稱崩落、垮塌或塌方,可使建筑物遭到毀壞,使公路和鐵路被掩埋,對人們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一)崩塌發生的前兆
1.頂部不斷發生掉塊、墜落、小崩小塌;
2.底部基座出現新的破裂形跡;
3.不時聽到巖石的撕裂摩擦聲。
(二)遇到崩塌怎么辦
1.身處崩塌影響范圍外,一定要注意繞行;
2.若處于崩塌下方,應迅速向兩邊逃生;或感覺地面震動,也應立刻向兩側地形平緩地區逃離;
3.災后不要立即進入災區搜尋財物。
泥石流應對常識
泥石流的發生主要是受連續降雨、暴雨的激發,其爆發突然、來勢迅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破壞性極大。
(一)泥石流識別
1.山洪突然增大并伴有較多的柴草樹木;
2.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聲;
3.河谷深處變得昏暗并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振動聲。
(二)遇到泥石流怎么辦
1.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2.沿山谷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
3.要設法從房屋里跑出,到開闊地帶,盡可能防止被埋壓。
地面塌陷應對常識
地面塌陷常見于地下礦山采空區、喀斯特地貌區域,會導致地面快速變形、陷落。
(一)地面塌陷識別
1.井、泉的突然干枯或渾濁翻沙,水位驟然降低;
2.地面產生地鼓,小型垮塌,地面出現環形開裂沉降;
3.微微可聽見地下土層的垮落聲等現象時,極有可能將發生地面塌陷;
4.建筑物傾斜、開裂;
5.地面積水引起地面冒氣泡、水泡、旋流。
(二)遇到地面塌陷怎么辦
1.保持鎮定,小心地移動身體,以防更大的塌陷物砸到自己身上;
2.觀察四周地面,向地面較平穩的方向逃離,盡快離開該區域;
3.若汽車落入塌陷區內,待汽車靜止后迅速解開安全帶,破窗逃離,尋找逃生路線。
防溺水安全常識
(一)提醒兒童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旅游;
(二)不在無家長或監護人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乘船或參加水上活動時應穿戴救生衣;
(三)不在江河湖塘邊洗手、洗東西、抓魚蝦,不撿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四)不在游泳池里或景觀池旁嬉戲打鬧,不在河道、湖泊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戲水或游泳;
(五)家長要帶孩子去有資質的游泳館游泳,下水前要確保孩子已經掌握相關安全技能,盡量只在水面低于頭部的區域游泳,嚴格遵守泳池安全規則;
(六)游泳前應做好下水前準備,若水溫太低應先用水淋洗身體提前適應。若發現身體不適,立即上岸或呼救;
(七)如帶孩子去玩水或游泳,家長要做到時刻密切看護,不應分心做其他事情;
(八)教育兒童如同伴落水,不可擅自施救,以免發生連鎖事故,應及時呼救,尋求成人幫助;
(九)溺水不只發生在戶外和泳池,預防居家溺水,家中盛水容器應加蓋,臉盆、浴缸用后要及時清空積水,避免兒童跌入;
(十)如果溺水,不要慌張,屏住呼吸、放松肢體,盡可能保持頭向后仰、面部朝上的仰泳姿態,使口鼻露出水面,有節奏緩慢地呼吸。
來源:定西市應急管理局
監制:杜金植
編審:李欣君
責編:張隴霞
編輯:李姿霖
法律顧問: 甘肅瀛運律師事務所 曲瑋 18693220999
版權說明:本公眾號轉載或發布的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