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雪妮 通訊員 孫璐
7月16日起,我國正式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濟源示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從六個方面入手,多舉措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壓實防災責任。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督導各鎮履行好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按照“誰建設、誰負責、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壓實生產經營單位承擔地質災害防治責任。
持續深化隱患排查。按照“雙控”要求,聯合技術支撐單位開展“隱患點+風險區”隱患排查,匯總、分析排查結果,提出防治建議;充分調動群測群防員對已知隱患點進行巡查,組織各鎮加強對轄區內重點風險區域巡查排查,盯緊夜間及強降雨時段,同時突出雨后復查。7月份以來,示范區各鎮共巡查排查61次133人次,巡查隱患點及風險區58處。
強化會商研判及時預警。主動對接示范區氣象局,在實時掌握雨情信息的基礎上,組織、參加會商研判,精準研判防范形勢,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目前,共聯合示范區氣象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0期。
四斷避險撤離。嚴格落實“三避讓”(提前避讓、主動避讓、預防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危險隱患點強降雨時緊急撤離、隱患點發生異常險情時緊急撤離、對隱患點險情不能準確判斷時緊急撤離)等防范措施。
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嚴格遵守領導干部帶班和信息速報制度,保證信息報送渠道暢通,堅決避免瞞報、遲報、漏報,緊急情況務必第一時間報告,全方位做好防范應對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增強全民防災意識。加大網絡、媒體、報刊等宣傳頻率,積極宣傳和普及“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理念,傳播地質災害防范知識,提高人民群眾“識災、防災、避災”能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人員培訓,因地制宜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受威脅群眾開展應急避險演練,確保遇險時能夠有序快速撤離。
編審:呂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