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孩子們跟著播放的課件,一會兒有節奏地做著律動操,一會兒動手制作美麗的鷹羽冠,一會兒跟老師一起學習鷹等相關英文單詞……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學習了鷹羽冠的相關知識,以律動操開始,融合了美術、英語、地理、歷史等多方面知識,這就是孞學漟美育融合課的一節課內容。
今年36歲的楊梓杺是孞學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希望美育”公益項目捐贈代表,2017年創業以來,楊梓杺帶領20余名專業教師用時兩年進行研發,共有100多個主題課程,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類、愛國主義教育類、自然生態類、經濟發展類、科創科技類等,她組織研發的美育課程服務了線上線下300余萬人。2023年,楊梓杺向黑龍江省希望工程捐贈價值500萬元美育融合課程,與省希望工程聯合打造“希望美育”公益項目,為省內56家“童心港灣”的2000余名留守兒童、30所鄉村學校9000余名中小學生、14家社區3000余名城鄉結合地區兒童提供美育課程和美育服務。18日,記者采訪了楊梓杺,她的聲音溫和而堅定,講述著自己與教育事業、公益工作的不解之緣。這位出生于哈爾濱的姑娘,用近十年的時間,在教育領域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異鄉游子的家鄉情結
楊梓杺同記者說道:“我出生在哈爾濱,很小的時候全家移民香港,中學時去了加拿大求學,一路在北美讀書?!彼臍q前在哈爾濱的短暫生活,成為她心中難以割舍的家鄉情結,“我一直認同自己是哈爾濱人,每次回來都能看到家鄉的迅速發展,街道更整潔,城市更摩登,這種變化讓我感到溫暖,也讓我想為家鄉做點什么。”
2016年,時年26歲的楊梓杺在加拿大被告知左腎患有腫瘤,疑似腎癌。“加拿大醫療體系等待時間太長了,所以我迅速處理好那邊的生活和工作,拎著兩個箱子,買了張單程票回了國。后來在香港、廣州進一步檢查,結果與國外基本一致。”確診后,楊梓杺身體狀況不佳,出現了高血壓、頭暈惡心等癥狀,但內心強大的楊梓杺開始思考人生,既然生命有倒計時,就該用有限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考慮到自身狀態,我放棄了創業和職場的拼搏,將目光投向教育賽道,想要做與兒童相關的素養類課程?!?/p>
有了這個想法,回國治病期間,楊梓杺就開始積極探索教育方面的知識。“因為我從小受教育的環境,所以知道美育對孩子們的重要性?!睏铊鳀傄贿吳筢t看病一邊開始著手自己的美育教育事業,并于2017年成立了孞學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這期間她一直在線上和創業伙伴溝通,2018年,在廣州做完手術后,她立馬回到了哈爾濱,開始了工作。“當時選擇在哈爾濱創業,其實沒有太多猶豫。一方面,哈爾濱這里讓我有歸屬感;另一方面,我希望能為家鄉的教育做點事?!睏铊鳀傉f。
創業路上的艱難求索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楊梓杺向記者回憶起最初組建團隊的日子,“我開始招了二十多個全職老師,涵蓋了英語、美術、語文多個學科。老師們都很專業,但傳統的老師都認為學科與學科之間是獨立的,沒有辦法拆分,融合起來很困難。所以許多團隊成員離我而去,團隊大換血了兩次。后來我和大家一起探討課程,磨合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2019年,公司剛有起色,但線下教學被迫叫停。
“那時候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在線上推廣課程,當時網絡短視頻平臺剛剛興起,我們就組建了新媒體團隊,把課程內容數字化,做成小視頻?!边@個轉變不僅讓課程得以延續,還為他們打開了新的思路?!拔覀兊恼n程以美術為學科載體,融合了地理、歷史、數學、語文、英語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通過律動操、武術等形式呈現,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楊梓杺說。
為了打開市場,楊梓杺免費為公司周邊的適齡兒童上課;為了聽取用戶的意見,她還在周邊的美術館做公益小課堂,“我們和周邊書店合作,收集家長和孩子的反饋?!蓖ㄟ^努力,楊梓杺的美育課程漸漸受到周邊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她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修整問題。
為了推廣課程,楊梓杺親自跑遍哈爾濱市大部分小學,“一開始總是不順利的,但是我始終沒有放棄,后來我們周邊一個學校的家長十分認可我們,主動和學校說讓我們試試,我們才被認可的。”就這樣,楊梓杺的美育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校認可,被多家學校用于日常教學和課后服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公益路上的初心不改
2023年,楊梓杺向黑龍江省希望工程捐贈價值500萬元美育融合課程,與省希望工程聯合打造“希望美育”公益項目,為省內56家“童心港灣”的2000余名留守兒童、30所鄉村學校9000余名中小學生、14家社區3000余名城鄉接合地區兒童提供美育課程和美育服務。她用自己的行動回饋了社會,將愛心傳遞與專業提升、美育推廣、傳遞正能量相結合,讓鄉村兒童和留守兒童在美育活動互動中感受溫暖。
“我做這個課程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希望它能成為一種精神支撐,讓更多孩子受益?!闭劦较Mこ?,楊梓杺說,“自從做了公益項目后,我看到很多孩子的變化,對于一些鄉村孩子而言,這些東西他們沒見過、沒聽過,所以上課時他們呈現得最多的就是不自信,但是通過20分鐘的學習,就能明顯看到他們的改變,更加自信了,也更加積極了,這大概就是我做公益最好的回報?!敝灰獥铊鳀傆袝r間,每堂公益課程她都會跟著,并抽出專人為希望工程的老師進行輔導教學,“我們捐給希望工程的希望美育是五年計劃,每一年都會給他們最新的市場在售的主題課程,然后他們再分配給各個希望小學、社區或者童心港灣等有需要的地方?!?/p>
從生病回國到扎根哈爾濱創業,楊梓杺用近十年的時間,在教育領域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她對家鄉的熱愛與擔當,正化為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在她熱愛的這片黑土地上生根發芽。
- 龍頭新聞·生活報實習生:丁思元;記者:劉維娜 李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