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 興 華
(1955——2025)
1977年考入華東師大歷史系,1979年破格考上華東師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先后在華東師大歷史系、藝術系任教。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委、上海市書協代秘書長、流行書風展主持人等。曾任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中國書法全集?秦漢簡牘帛書》《書法技法通論》等三十余部專著。
都會過去 無非塵土
假如生命再續二十載
—— 沃興華書法未竟之路的四種可能
□ 邵 巖
沃興華先生已離世,其書法探索的戛然而止,為后世留下諸多想象。若時光可延,給這位在傳統與現代間執著突圍的書家二十載光陰,除了藝術路徑的抉擇,歲月與身體的自然規律,或許還會催生另一種更貼近生命本真的可能——四種走向的推演,更添幾分對藝術與人生的雙重觀照:
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一、向“極致解構”深掘:在爭議中強化個人符號
沃興華晚年對書法形式的突破(如結體的夸張變形、章法的視覺沖擊)已顯鋒芒,若延續此路,他或許會將“對比”推向更極致的實驗——比如在漢碑的雄強與帖學的靈動中找到更尖銳的碰撞點,甚至嘗試將現代藝術的抽象思維融入線條,讓作品的視覺張力超越傳統書法的范疇。這種探索的核心是“強化個人辨識度”,但風險在于:若脫離對傳統筆法“骨力”的深層呼應,過度追求形式新奇,可能使作品淪為純粹的視覺游戲,背離他曾強調的“傳統是創新根基”的理念。
瀟灑出風塵
二、做“減法深耕”:從“破”到“立”的自我凝練
藝術探索往往在“加法”后歸于“減法”。沃興華對碑帖的浸淫本就深厚(從他早年楷書可見功底),若晚年轉向“取舍與深化”,可能會從現有多元嘗試中錨定核心母題——比如弱化結體的刻意變形,專注于線條質感的錘煉,讓“破”的勇氣沉淀為“立”的底氣。他或許會在漢魏風骨與現代審美間找到更精準的平衡,讓作品在看似狂放的外表下,透出更醇厚的傳統氣韻。這種路徑的關鍵,是能否在“解構”之后完成“重構”,用更凝練的語言證明:創新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對其生命力的重新激活。
致虛極,守靜篤
三、在“自我懷疑”中消解:爭議里的方向迷失
沃興華的書法始終伴隨“離經叛道”的質疑,若晚年受外界評價或自我認知的動搖,可能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既想守住“創新者”的標簽,又想獲得傳統派的認可,結果在“破”與“守”之間搖擺。比如,作品中刻意的夸張減少了,卻又失卻了此前的鋒芒;想回歸傳統法度,又難掩對現代性的執念。最終,筆墨可能變得平庸瑣碎,既無傳統的沉厚,也無創新的銳度,淪為“四不像”的妥協。
師造化
四、因勢而為的“生命妥協”,年數俱老的“復歸平正”:在不舍與無奈中沉淀的獨特軌跡
傳統書論中“初求平正,再務險絕,終復歸平正”的路徑,在沃興華這里或許會染上更復雜的色彩——他的“復歸”,既非全然的通透,也非簡單的妥協,而是中年“造險”的執念與晚年身體局限碰撞后的特殊形態。
鳥鳴澗
人至高齡,精力衰減已成必然,那些曾支撐他探索視覺沖擊、夸張對比的體力與心氣,難免隨歲月褪色。此時的“復歸平正”,首先是一種無奈的取舍:不得不放下那些耗神的實驗性創作——比如大幅作品中激烈的章法沖突、結體上極致的變形突破,轉而選擇更從容的書寫節奏。但這份“放下”里藏著不甘:他半生深耕現代性探索,那些獨特的視覺語言、打破常規的筆墨邏輯,早已刻入藝術基因,此刻要主動剝離,難免有“不舍”與“不忍”,如同戰士收劍入鞘時的悵然。
法侶禪心聯
于是,他的“平正”會與他人不同:既非初學者的工整拘謹,也非未歷“險絕”者的平淡寡味,而是帶著中年探索的烙印——結體或許回歸端莊,卻仍在細微處藏著他特有的線條張力;章法或許趨向平穩,但墨色的濃淡對比里,仍能窺見他對“視覺節奏”的慣性思考。這種“平正”,更像一種“帶著鐐銬的從容”:明知無法再追當年的鋒芒,卻仍想在有限的體力里,為那些珍貴的探索留一點痕跡。
初去郡
但不可否認,這種選擇也暗含著對其藝術品格的“隱性降低”——從“開疆拓土”的先鋒,轉為“守成回望”的老者,創作的銳度與突破性難免弱化。可換個角度看,這份“降低”亦是生命本真的流露:正如登山者抵達巔峰后,下山的腳步雖緩,卻藏著對全程風景的消化。他的“復歸平正”,終究是對一生藝術軌跡的誠實回應——有中年“造險”的熾熱,也有晚年“認輸”的坦然,在無奈中透出一種“與自己和解”的厚重。
四種可能,既有藝術邏輯的延伸,也有生命規律的介入。無論哪種走向,都指向一個核心:書法終究是人的藝術,它的演變不僅關乎審美與思考,更印刻著生命的軌跡與選擇。沃興華先生未竟的探索,恰因這種“未完成”,而始終保有被反復解讀的生命力。
2025年7月19日于威海
萬法歸一
節臨《鮮于璜碑》
寂靜莊嚴聯
節臨《西狹頌》
鳶飛
節臨《石鼓文》
惟吾德馨
節臨《陠閣頌》
閑云野鶴
節臨《楊淮表記》
揚帆海日升
節臨《曹全碑》
狂蹈大方
談笑有鴻儒
節臨《曹子建碑》
清奇古怪
節臨《石門銘》
龍飛鳳舞
節臨《元楨墓志》
華頂之云
節臨《嵩高靈廟碑》
鵬風翱翔
節臨《爨寶子碑》
孤雁還
主 編
豬大人
出 品
黔藝空間
來 源
邵巖
通 訊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藝術網 今日頭條 一點資訊 網易新聞 搜狐新聞
騰訊新聞 阿里文娛 360瀏覽器 UC瀏覽器 惠頭條 書藝時空
黔藝空間由中國美術學院學生聯合創辦,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藝術名家工作室、書畫圖文裝幀設計、藝術教育、藝考動態、高校藝術交流、藝術家宣傳與推廣、藝術精英孵化、藝術機構宣傳與推廣、藝術館運營、專題性展覽、文房四寶、藝術品鑒賞與收藏等多個文化產業為一體。黔藝空間藝術平臺運營內容主要為網絡線上媒體宣傳與推廣,包括藝考動態、藝術家宣傳與推廣、高校藝術交流、藝術精英孵化、藝術機構宣傳與推廣、藝術館運營、專題性展覽、藝術品鑒賞與收藏等,為廣大藝術家提供高品質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