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又對全球關稅政策做出了新動作。特朗普最新宣布,將向150多個國家統一收取10%或15%的關稅。
這些國家貿易體量不大,被特朗普一刀切,直接通知,毫無協商空間。美國的態度仿佛是“短信收保護費”,剩下的只有默認和接受,甚至容不得抗議。
餐桌和菜單的比喻在這里并不夸張。前國務卿布林肯曾經表示,如果不坐在餐桌上,就會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如今,特朗普明顯認為這150個國家沒有平等對話的資格,只能被動承受規則。美國這樣操作,把自己徹底放在了裁判和參賽者二合一的位置。
另一邊,大型經濟體的處置方式又有區別。歐盟、加拿大被征收35%和30%的關稅,日本25%,印度26%。這些數字本身已經足夠高,卻還是比150國的15%高出兩倍。原因很明確:大國擁有談判籌碼。
特朗普對這些國家采取高壓政策,但最終關稅水平可通過討價還價調整。盡管如此,這些國家也只能謀求減少一些關稅壓力,缺乏主動權。
中國成為另外一類特殊對象。至今美方未給出確切的全面關稅數字。特朗普面對中國時表現出強烈的警惕與猶豫。他發現中國并非一般對手,在連續施壓之下,中國始終堅如磐石,讓美方多次感到意外與無力。
圍繞中國,美國持續調整策略。7月17日當天,針對中國陽極級石墨產品,美國商務部決定征收93.5%的初步反傾銷稅。石墨對于電動汽車行業十分關鍵,是電池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料。
全球主流汽車廠家,例如特斯拉,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供應高端精煉石墨。在關鍵資源“卡脖子”問題上,石墨地位接近稀土。
美國此舉,一是尋找對中國施壓的新突破口,二是想借機會推動本土石墨和稀土行業發展,以實現供應鏈自主。
重新分配全球關稅等級,不過暴露出美國貿易政策混亂無序的根底。此前關稅政策不斷延期,規則變動難以預料,導致美方信譽逐漸侵蝕。
各國應會更謹慎看待特朗普政府倡議,今后與美國的談判恐怕只會更加復雜和漫長。未來,美方可能繼續借關稅打壓中國產業核心,卻必然面對全球越來越分化的回應與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