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到一個熱搜:“為什么中年人的朋友圈越來越小?”
高贊回答扎心了:“因為窮過一回,才知道誰是真兄弟。”
這讓我想起羅永浩的段子:
“以前公司叫‘老羅和他的朋友們’,破產后改名叫‘交個朋友’——結果朋友全交沒了。”1
年輕時總以為兄弟如手足,中年才發現——
“手足”會跑路,尤其是你賬戶余額只剩“手足無措”的時候。
01 有錢時是“老鐵”,沒錢時是“老躲”
網友@社畜阿偉分享過經歷:
他創業風光時,微信每天99+消息,兄弟輪流請吃飯,口號是“茍富貴,勿相忘”。
后來公司黃了,欠了200萬,他群發了一條“誰能周轉5萬?”
結果——
- 10人秒回“在忙”
- 20人假裝沒看見
- 剩下2個直接拉黑他
最后借到錢的,是高中時總蹭他飯卡的室友,現在開小超市,轉了5萬還附贈一句:“記得還,我還要進貨。”
這劇情,簡直像《增廣賢文》現代版:
“人情似紙張張薄,沒錢兄弟躲著跑。”
02 中年人的社交,主打一個“價值匹配”
心理學有個詞叫“功利社交”——
翻譯成人話就是:“你有用,咱是朋友;你沒用,咱是路人。”
比如同學聚會:
- 開寶馬的坐C位,全場搶著加微信
- 騎共享單車的,連服務員都懶得給你倒茶
(別問,問就是《張衛國的夏天》現實版)
更扎心的是職場:
- 你當總監時,下屬天天喊“哥”
- 你被優化后,連工作交接都收不到回復
難怪有人說:
“中年人的通訊錄,不是人脈清單,而是你的資產評估表。”
03 真朋友?得用“人生低谷檢測儀”
檢驗友情的最好方式,不是一起擼串,而是——
“你倒霉時,誰還愿意給你遞紙巾?”
就像那個經典比喻:
“朋友像樹,晴天給你遮陽,雨天看你淋雨——只有狂風暴雨后,才知道誰根扎得深。”4
我有個做外貿的姐們,疫情時虧了500萬。
以前和她姐妹情深的閨蜜團,瞬間蒸發。
唯一陪她喝酒的,是大學時總和她搶男朋友的“死對頭”。
對方還毒舌補刀:“別哭了,你當年搶我男友時可比現在兇多了。”
看,真朋友往往符合以下特征:
? 敢罵你“活該”
? 能借錢(但要寫借條)
? 在你吹牛時翻白眼
04 與其跪舔人脈,不如偷偷暴富
《狂飆》里有句臺詞:
“朋友要挑有用的交。”
但高啟強沒說完后半句——
“等你自己沒用了,朋友就幫你挑好了。”4
自媒體人@老王以前迷信“混圈子”:
- 每周組3場酒局
- 給大佬當免費司機
- 朋友圈全是和名人的合影
直到他父親住院急需20萬,那些“人脈”集體消失。
現在他悟了:
“與其給大佬點贊,不如讓自己變大佬。”
兩年后他公司上市,當年消失的“朋友”又神奇復活了。
這劇情,我愿稱之為《中年男子圖鑒之:
“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05 終極生存法則:做個“清醒的薄情人”
蔡康永說過:
“別把友情捧上神壇,它扛不住。”1
建議中年人掌握以下技能:
- “敷衍學”:對塑料兄弟說“下次一定”
- “斷舍離”:定期清理只會借錢的老同學
- “養蠱術”:把時間留給能互相漲工資的朋友
最后送上一句暴擊真相:
“年輕時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中年才發現——朋友多了,可能全是收費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