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愛我英雄城 齊心渡贛江”
2025年南昌市橫渡贛江活動開啟,
3000名“泳士”
將劈波斬浪、擊水贛江,
激揚英雄城磅礴的紅色血脈。
新場景
“兩灘七灣”開啟“水韻密碼”
千百年來,江濤拍打著贛江兩岸,見證著南昌從“吳頭楚尾”的軍事要沖,成長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現代都市。
今夏,南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展開一幅“水韻與活力共生”的新畫卷——2025年南昌市橫渡贛江活動首次以“兩灘七灣”為舞臺,用一場跨越江面的“雙向奔赴”,解鎖南昌“一江兩岸”的生態密碼與城市雄心。
橫渡贛江的“新場景”,首先源于贛江水域的變化。
得益于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工程及水環境治理工程的穩步推進,不僅拓寬了贛江主河道寬度,更提升了枯水期最小流量——開闊的水域、平緩的航道、完善的應急保障,為橫渡贛江從“傳統賽事”升級為“城市級IP”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贛撫尾閭工程是“硬件升級”,那么今年橫渡贛江活動的“新玩法”——首次在紅谷灘區長天廣場與對岸的觀洲灣、萬紫灘、千紅灘實現“雙向同步下水”,則是南昌對“城市空間”的一次創新詮釋。
今日下午,贛江寬闊的江面上,3000名游泳愛好者將分兩路同時出發:一路從紅谷灘區一側下水,向東北方向直抵觀洲灣;另一路從西湖區萬紫灘下水,向西北方向直抵長天廣場。兩條路線呈“V”型交匯,每條路線全程1600米,恰好串聯起南昌“一江兩岸”的核心地標。
對參賽者來說,他們既能感受贛江的浩蕩,也能在游泳途中“看見”南昌的發展——“雙向奔赴”的橫渡贛江活動,不僅讓市民成為“主角”,也讓外地選手直觀感受到南昌的城市氣質。
數據最能折射變化:今年的橫渡贛江活動,參與人數從往年的2000人增至3000人,年齡跨度從16歲到65歲,覆蓋學生、教師、企業員工、退休職工等多元群體。這種轉變的背后,是南昌對“文體旅融合”的深層理解——真正的城市活力,既藏在精打磨、高水準、有亮點的活動里,又讓這些活動點燃市民游客走出家門、融入城市的熱情。
新生態
文體旅融合鍛造城市IP
2025年南昌市橫渡贛江活動不僅是一場游泳盛會,更是一次全域聯動、全民共享的“城市活力實驗”——通過“賽事+集市”“文化+消費”的多元組合,南昌正將贛江兩岸打造成一座沒有圍墻的“活力劇場”。
今年的橫渡贛江首次將“水上競技”與“岸上狂歡”深度融合。
活動期間,長天廣場鴻鵠集市、“清涼一夏”納涼晚會與觀洲灣的夏日江畔美食夜市同步開市,形成“日享文化、夜品煙火”的獨特場景。鴻鵠集市匯聚非遺手作、文創潮玩、紅色主題展覽;觀洲灣夜市則以贛味美食為核心,瓦罐湯、拌粉、白糖糕的香氣與江風交織。這種“動靜結合”的設計,讓文體旅消費從單一的觀賽行為,升級為“逛、玩、吃、拍”的全鏈條體驗。
南昌對城市品牌的塑造,始終圍繞打造外地人喜歡、本地人自豪、年輕人向往的富有活力的英雄城市的目標展開。在橫渡贛江的“敘事”中,這一策略體現得淋漓盡致:對本地人,活動強化“共治共享”的歸屬感;對外地人,活動以“一江兩岸”的視覺奇觀為引,讓參賽者與游客在橫渡中感知南昌“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
南昌并未止步于單場活動的成功,而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建“文體旅生態圈”。
今年上半年,2025南昌鄱陽湖半程馬拉松、南昌象湖半程馬拉松、南昌安義半程馬拉松率先引爆體育盛會,2025中國南昌國際龍舟賽、2025年全國皮劃艇靜水錦標賽、2025年亞洲皮劃艇靜水錦標賽等一系列水上運動品牌接連上演;接下來,一批國家級、國際級比賽也相繼在南昌舉行,形成“月月有賽事,周周有活動”的體育日歷。
這種多元化布局,使南昌從“舉辦活動”轉向“創造生活方式”。
南昌鄱陽湖半程馬拉松資料圖
新高度
構建全民共享“活力之城”
在八一廣場目視國旗與第一抹朝陽一同升起,在贛江兩岸觀賞璀璨煙花點亮天下英雄城,節假日來南昌“打卡”網紅“機位”……城市“出圈”,離不開獨樹一幟的文旅品牌。
近幾年,圍繞唱響“物華天寶的生態城市,人杰地靈的英雄南昌”城市品牌,南昌推出“人生八雅”城市旅游品牌、“寶藏八園”鄉村旅游品牌、“南昌邀您來過年”節日旅游品牌和“放心把假期交給南昌”旅游服務品牌,打開了城市文旅活力四射的一面。
數據顯示,2024年南昌市平均每天接待游客60萬人次,旅游消費突破2000億元,入選“2024全球100目的地”“2024亞洲100熱門目的地”。數據的背后,是南昌“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加速融合。
同樣在2024年,“體育+”方面,南昌國際馬拉松吸引了3.5萬名跑者參賽,帶動消費2.67億元;南昌國際龍舟賽接待游客超10萬人,帶動消費超2.7億元。“演藝+”方面,2024年南昌市營業性演出活動達8404場,吸引市外及省外觀眾占比達75.6%,讓更多外地游客“為一場演出奔赴南昌城”。“商業+”方面,武商廣場、華潤萬象城等高端商業綜合體的落地,成為“商業+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消費場景。
此外,南昌實施滕王閣“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及北擴工程,縮小景區收費區域,把最美的贛江岸線、最好的歷史文化景觀給市民游客免費游覽;推進景區北延擴容,打通滕王閣與周邊街區、商圈循環互動,讓市民游客暢游滕王閣綿延近3公里的唐風宋韻亭臺樓閣。
從贛江之水滋養的“英雄城”,到全民共享的“活力之城”,南昌正以“文體旅融合”為切口,探索出一條“水城共生、文體賦能、全民共榮”的城市進階之路。當江水奔涌向前,這座城市的雄心,早已化作浪花里躍動的未來——它不僅是地理坐標上的“贛江之畔”,更是精神坐標上的“英雄之城”,一座外地人喜歡、本地人自豪、年輕人向往的富有活力的英雄城市。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高學斌/文 影視部/圖
編輯:徐晨霞 二審:萬依柳 終審:毛學文
南昌發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