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根據南寧市水利局 7 月 17 日公布的數據,2025 年上半年全市水利建設完成投資 38.2 億元,同比增長 87.3%,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這一成績不僅延續了一季度 19.1 億元投資(同比增長 96.9%)的強勁勢頭,更標志著南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加速期。
重大項目集中落地
總投資 137.59 億元的邕北灌區工程于 6 月 24 日獲自治區發改委批復,納入國家 “兩重” 標志性工程,施工準備工程近期將正式啟動。
該工程建成后將覆蓋南寧北部糧食主產區,預計改善灌溉面積超 100 萬畝,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提供關鍵支撐。
同時,總投資 91 億元的南寧市防洪排澇提升工程已進入實施階段,將系統提升竹排江等 18 條內河排洪能力,并新建一批智能化泵站。
項目儲備與前期工作提速
南寧市以《南寧市水網建設規劃》為指引,同步推進屏山灌區、伶俐灌區等大型灌區前期工作,形成 “在建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 的滾動發展格局。
截至 6 月底,全市水利系統儲備項目總投資超 2000 億元,涵蓋水資源配置、防洪減災、城鄉供水等多個領域。
資金籌措機制創新
除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外,南寧積極探索綠色金融工具,通過 “水權貸”“節水貸” 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
2025 年一季度已落實涉水項目建設資金 40.2 億元,其中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占比達 35%。這種 “財政 + 金融” 雙輪驅動模式,有效破解了水利建設資金瓶頸。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
防洪減災體系升級:石埠堤改擴建、河南東堤西園段改擴建等工程基本完工,邕江防洪標準從 50 年一遇提升至 100 年一遇;49 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部開工,預計年底前全面消除安全隱患。
水資源配置優化: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南寧段累計完成投資 3.5 億元,賓陽大莊支線已建成通水,惠及沿線 30 萬人口;大王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主體施工,水質監測能力提升 3 倍。
農村水利提質增效:興寧區西云江灌區續建工程完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數從 0.484 提高至 0.60,恢復灌溉面積 2.6 萬畝,年增糧食產能 467 萬公斤;賓陽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鋪設管網 666 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 94.38%,居廣西前列。
政策與管理雙重保障
南寧建立 “目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 工作機制,將年度 55 億元投資任務分解至 13 個續建項目和 7 個新開工項目,實行 “紅黃綠” 三色進度管理。
同時,市財政局提前下達 5.53 億元水利資金,重點支持中小河流治理、水庫移民安置等民生工程,確保資金精準投放。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完成全年 55 億元投資目標奠定基礎,更將為南寧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隨著邕北灌區等重大工程的全面實施,預計到 2025 年底,全市水利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將提升 20%,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率提高至 85%,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