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夏季聯賽打到現在,誰還沒被“天賦二字砸暈?但說到底,能不能熬到常規賽首發,還是得看硬實力和適應速度,這不,開拓者剛把火箭打了個102-83,楊瀚森的數據還挺好看——21分鐘拿8分8板5助3帽,籃板創了新高,賽后隊內一頓夸,說他“好久沒見過這么全面的大個子,可記者馬上就下了一盆冷水,話鋒一轉,把楊瀚森的五大短板點得明明白白,說他離下一個約基奇還差得遠,這波對噴,多少有點“擺爛論內味兒了
其實看過比賽的都知道,楊瀚森的亮點不少,高智商傳球、腳步靈活、籃下終結——這些都是他的標簽,尤其那幾個助攻,配上大個子的身板,確實讓人浮想聯翩,甚至有球迷說,開拓者終于撿到寶了,但問題來了,進步空間歸進步空間,短板要是補不上,首發位置就可能懸了,別說成下一個約基奇,連穩定輪換都難
先說籃板能力,這場撿了8個,看著還不錯,可前三場分別只有3、4、5個,縱向對比,提升是有,但放在NBA中鋒平均水準里,還是不夠硬,尤其對比隊友克林根,后者本就是防守型中鋒的模板,橫向一看,楊瀚森要想搶到上場時間,籃板拼勁和卡位意識得再加把勁,不然真只能做工具人,成不了支柱
再來體能問題,夏聯這種強度、節奏,楊瀚森已經被曝“跑著跑著腿沒勁,這話他自己都承認了,打火箭那場下半場明顯氣喘,動作開始變形,這事兒擱NBA,體能掉隊簡直就是自毀前程,尤其大個子一旦體能掉線,攻防兩端都容易被針對,別看現在夏聯還能刷點存在感,真到常規賽,后衛一打擋拆,體能跟不上,直接被點名
第三項,移動能力,這個老生常談了,四場比賽楊瀚森跑動姿態偏直立,回防速度、橫移腳步都不快,擋拆換防經常被“點名,這年頭NBA內線要能跟得上小球潮流,防守端橫移慢就等著被拉出來爆三分,進攻端轉換速度慢也吃虧,說白了,這不是努力就能解決的短板,得靠系統訓練和身體素質雙修
還有側向移動,說白了就是補防能力差,夏聯里只要對手是機動型內線或者后衛,楊瀚森的防守效率立刻掉線,補位慢、收縮不到位,這種情況一旦被對方研究透,常規賽分分鐘被針對,別說首發了,輪換位置都不穩
最后一個,中遠距離投籃的穩定性,數據擺在那,外線命中率33.3%,整體命中率45.7%,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但對一名主打空間型內線的中鋒來說,還是有點不夠看,好在罰球有87.5%,但你總不能指望中鋒靠罰球撐場面吧,拉不開空間,隊友也難發揮,投籃短板不補,還是被動
當然,夏聯的意義就是發現問題,楊瀚森自己也說要加強體能訓練,爭取盡快適應NBA的節奏,這態度沒問題,方向也對,可現實一點講,NBA講究的是效率和即戰力,教練組能不能等你慢慢成長,誰都說不準,畢竟歷史上靠夏聯逆襲的球員不多,更多的是夏天刷數據,賽季一開始直接邊緣化
你說巧不巧,開拓者這幾年選大個子選得頻繁,內部競爭壓力本來就大,楊瀚森想要“上位,除了補短板,還得拼命展現自己獨特的價值,如果只是比傳球、比視野,那他確實有點像迷你版約基奇,但NBA講究的是拼全能、拼身體、拼適應,單項突出沒用,短板太明顯就會被無限放大
網友里也有聲音,說楊瀚森打法適合小球時代,確實,他的籃球智商、傳球視野放在中國球員里是頂尖的,放在NBA也算有特點,但要說成為下一個約基奇,真的還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約老師那是全能+高效+大心臟的綜合體,楊瀚森目前還只是展示了“工具人的潛質,想復制奇跡,難度太高
當然,情緒也別太悲觀,畢竟夏聯只是開始,年輕球員有時間成長,問題是NBA不會等你慢慢適應,機會稍縱即逝,這波五大短板被隊記點名,其實也是種倒逼,看看楊瀚森能不能頂住壓力,在接下來的訓練和比賽里,用表現回懟質疑,爭取在開拓者站穩腳跟
結尾還是那句話,楊瀚森想成下一個約基奇,短板得補、心氣得穩、適應得快,夏聯只是起點,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能不能逆風翻盤,就看他下賽季怎么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