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越來越多人在網上聲稱接到稅務局電話,要求補繳此前離岸券商賬戶炒港股的收益所得,稅率20%,這事在中高凈值理財圈引起不小震動
后臺不斷有人問力哥怎么看,以后還能不能做境外投資了?
我思前想后要不要寫這敏感話題,最后咬咬牙,就心平氣和客觀公正寫一下來龍去脈和應對策略吧
首先,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富蘭克林有名言,世上只有死亡和納稅無法逃避,所以依法應該要繳的稅,一分都不能逃,國家的繁榮昌盛,軍功章里也有你我這些小小納稅人的一份功勞~
其次,根據我國稅法,內地稅務居民不管境內外所得,理論上都要納稅,其中利息、股息、紅利、房租等財產性收入的稅率是20%
但又通過各種優惠政策給予減免,比如國債利息永久免稅,存款利息暫免稅,A股股票的股息紅利,只要持股超1年也暫免稅,以此鼓勵股民長期持股
內地稅務居民的境外財產性所得,法律從沒寫過免稅,過去一直沒落地,主要是技術手段落后,但隨著金稅四期系統和CRS信息交換機制的全面落地,現在我國稅務機關在技術上已有能力追繳
第三,稅收是一種高超且精妙,需多維度平衡的技術,最高境界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
一種稅收要落地,不僅要法理上自圓其說,實操上也要劃得來
因為征收有成本,如果征到的稅大多都用在征稅成本上,還弄得民怨載道,就很劃不來了
特別是針對個人境外所得,境內稅務機關沒法直接從你境外賬戶扣款,得派人主動聯系你,告知納稅義務,督促你主動在個稅APP上申報,如果你一直拖著不申報,可能會收取滯納金,往后付出更大代價,但國家也要付出更高昂的稅收成本,包括強制執法和司法成本
一個納稅專員一天就工作8小時,能打的電話就這么點,所以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稅務機關往往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
比如優先電聯港股賬戶100萬美刀以上的大戶,因為稅基高,能征到絕對值也高,但付出的成本和征一個只有三五萬刀的小魚小蝦差不多
第四,今年開始先電聯大戶交稅,除技術條件已成熟,還有三個客觀訴求——
一是現在賣地萎了,就特別需要新增稅源
二是這兩年境內資本外流情況較明顯,通過境外投資所得征稅,可誘導更多境內資本放棄出境,或轉到更合規可控的渠道(港股通、QDII)
三是這近年A股持續萎靡,網上到處都是“相信國運,定投納指”的梗,不利于做大做強我國資本市場,這也能誘導更多有錢人投身A股,幫助A股早日脫離3000-3500點的“地心引力”
第五,根據我國個稅法,每一筆有獲利的交易,都該單獨計稅,繳納資本利得
但實操中給予“優惠”,以年度為單位合并盈虧計稅,也就是年初賬戶100萬,中間一通買賣操作猛如虎,年底一看賺了20萬,這20萬就要按20%計征4萬個稅
目前是追繳過去3年境外投資收益, 有部分投資者在網上發帖表示,可與當地稅務機關協商,合并計算過去3年整體盈虧作為稅基
畢竟前兩年港股表現糟糕,也就去年才開始有點賺錢效應,三年一合計,很多人賬戶整體還是虧的,如不考慮22-23年虧損,只對24年盈利征稅,就……
第六,在CRS信息互通前提下,作為內地稅務居民,你在所有締約國/地區的股票交易信息理論上都會通報給中國稅務機關,包括但不限于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沙特、阿聯酋、土耳其、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荷蘭、俄羅斯、 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
幾乎一網打盡……
其中包括瑞士,迫于外界重重壓力,今天瑞士已不再是很多人以為的有錢人的世外桃源
再如阿聯酋現在是全球投資大熱,工薪稅、資本利得稅、股息稅都是零,如果你這幾年在阿聯酋淘金,不管工作收入還是投資收益,理論上這些信息都會通報給中國方面,一旦認定你為中國稅務居民,理論上能以向你征稅,只是還沒操作
目前主打對港股投資者征稅,主要是基數大,羊毛厚,信息交換充分(香港屬境外國內),征收性價比最高
但有一個例外——美國
作為正班長,美國擁有全球唯一軍事、金融、文化霸權, 甚至還擁有連海牙國際法庭的判決都不放眼里的司法霸權, 只有科技霸權目前正在被東大撼動ing
金融霸權包括貨幣霸權、支付結算霸權、美股霸權、美債霸權,全是耍流氓級別的存在
當然,也包括稅收霸權
美國不是CRS成員,沒有向全球157個成員交換信息的義務
但為方便自己全球征稅,美國單獨搞了套FATCA(外國賬戶稅收合規法案), 要求全球金融機構向美國國稅局報告美國客戶的賬戶信息,否則該機構來自美國的收入將被征收30%預提稅
FATCA更流氓的地方在于:美國可自行決定外國金融機構是先向本國政府報告,再由政府和美國交換信息,還是繞過本國政府,直接向美國提供數據,而美國國內的金融賬戶信息,也可選擇不提供給其他國家
說白了,美國信得過的國家,就和你玩CRS那套規則,信不過的,對不起,給你樹起大數據屏障,啥都不給你看
信不過的主要是低稅率和過去的避稅天堂,比如開曼群島、巴拿馬、 英屬維爾京、阿聯酋、新加坡等
此外,還有一個中高稅率大國也被拉黑了,你猜是誰?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追繳的主要是港股投資收益,而非美股——雖然理論上說,美股收益一樣要納稅
最后,雖然納稅光榮,但在合法合規前提下,也能用一些投資策略和技巧,合法合規適當降低稅負
1、目前最易被追繳的是在富途、老虎等名氣大、服務好、內地客戶占比高的港股券商投資的客戶(征稅成本最低),選擇香港不知名小券商交易,可能會更晚被問候
2、投資港股時,最好做長期投資,避免頻繁交易,只要股票不賣,哪怕浮盈再多,也屬于未實現收益,無需交資本利得稅
3、如需經常交易 ,最好通過 內地券商開設的“港股通”投資港股(力哥合作券商目前“港股通”交易傭金全網最低,后臺回復“傭金”get),暫免股票買賣差價的資本利得稅,目前優惠政策執行到27年底,屆時會否延期,27年初再看風向
4、最保險方法是老老實實買QDII港股基金,費率貴、水平差、經常限購高溢價,你值得擁有
5、CRS不覆蓋美股,哪怕在港股券商開立美股賬戶買美股,對香港來說,也屬境外資產,并非港股券商本地持有,但美股股息分紅、美債利息等收入存在港股賬戶上,賬戶余額可能會被上報,要求繳納20%所得稅,最保險做法是直接開美國本土銀行和券商賬戶,只要美國不加入CRS(未來加入可能性很低),信息就很難互通,但這番操作投資門檻更高,且長期看,中國公民在美國本土開立的金融賬戶里存的金融資產,存在不可言喻的你懂的潛在風險
6、炒美股賺到的大額收入回流境內時,也很容易被監控到,觸發系統自動追查機制,所以最好出去的錢別再回來,或分小額分批次回來
我本人應對策略是離岸港股清空,港股通賬戶先開著,27年后視情況而定,不行以后就只買QDII港股指基
美股則采取長期定投,只買不賣的策略,也不會做類似A股的網格交易,反正美股長牛,不做增強策略也賺的比A股多,最多完成定投布局后,每年做一次動態再平衡,出去的錢暫時也不考慮回來
我所有在美投資都要求保證高流動性,只買隨時可以跑路的美股美債基金,美國房產、保險這種低流動性資產絕對不碰,原因還是存在不可言喻的你懂的潛在風險
香港則相反,既是中國領土,又是離岸金融中心,美國管不到,又能放心持有包括美元在內的全球資產,所以香港的投資重心是收益穩定周期長的儲蓄險
根據我國稅法,保險賠償金和保險分紅都免稅,定期領取的生存年金理論上可能被視為“其他所得”,適用20%稅率,但實踐上并沒要求繳納
所以新規反而有利于香港保險
順便提一嘴,小寶之前安利過的有套利空間的澳門保單,9月1號就要下架了,有興趣的趕緊問小寶去
投資門檻至少130萬港幣,投資期限9年,130萬砸下去,9年后預計能賺70-100萬,小寶自己也給女兒買了一份,當教育金用
最后,文明網絡,你我共建,大家留言注意尺度,別給我找麻煩,也別給自己留污點
L ook in my eyes, They are always watching yo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