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一紙公告投向市場:自2025年7月20日起,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起征點從130萬元(不含增值稅)降至90萬元,覆蓋所有動力類型車型,包括純電動和燃料電池車。
這一政策調整終結了新能源超豪華車長期享受的消費稅豁免特權。新能源車型首次被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但在征收環節獲得特殊優待——僅需在零售環節繳納10%消費稅。
01 政策核心:三重變革重塑稅制框架
此次調整是自2016年開征超豪華車消費稅以來的首次重大改革,政策設計呈現系統性特征。起征門檻從130萬元降至90萬元,顯著擴大了征收范圍。
原本只有勞斯萊斯、賓利等頂級豪車被覆蓋的稅網,如今將奔馳S級、寶馬7系高配版等車型納入征收范圍。
政策創新體現在差異化征收設計:純電動、燃料電池等無氣缸容量的超豪華車僅在零售環節征稅,而傳統燃油車仍需承擔“生產+零售”雙重稅負。這種設計既承認了新能源車的環保屬性,又平衡了稅收公平。
二手超豪華車交易獲得免稅待遇。政策明確,對納稅人銷售“從辦理完注冊登記手續至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準之前”的二手超豪華車,不征收消費稅。
這一規定為高端二手車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02 政策信號:稅制改革背后的三重深意
政策調整傳遞出鮮明的“油電同權”導向。財政部在公告中強調,新規旨在“引導合理消費”,終結了新能源車長期處于“零稅負”狀態的歷史。
一位新浪財經網友吐槽:“以后買便宜的保時捷也要交稅了”,反映了政策覆蓋面的擴大。征稅門檻下調與整個市場的價格走向相符,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這是“正常的政策調整”。
政策設計同時體現產業引導智慧。對新能源車采用單環節征稅,相比燃油車雙環節稅負減少約40%。這種結構性優勢為國產高端新能源車替代進口燃油車創造了條件。
公告特別堵住了稅收漏洞:零售環節銷售額包括“以精品、配飾和服務等名義收取的價款”。4S店通過“車價+強制裝潢包”拆分價格的避稅手段至此終結。
03 產業沖擊波:新能源汽車的挑戰與機遇
新規對90萬-130萬元價格區間的新能源車型沖擊最為直接。以一輛含稅價150萬元的車型為例,扣除13%增值稅后不含稅價約132.7萬元,消費者需額外承擔13.27萬元消費稅。
車企連夜調整應對策略:
- 特斯拉率先將Model X入門版指導價從92萬元調至89.9萬元,巧妙規避征稅門檻
- 同時把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拆分為6.4萬元選裝包
- 蔚來等品牌預計跟進采用“配置拆分”策略
高端新能源車雖面臨增稅,但綜合成本優勢依然顯著。購置環節享受最高3萬元購置稅減免(2025年底前),使用環節免征車船稅。新能源車5年使用成本較同價位燃油車節省12萬-15萬元。
政策意外激活了沉寂的高端二手車市場。一輛使用1年、原價120萬元的保時捷卡宴,二手交易可省12萬元稅費。全國二手車商迅速推出“免稅車源優先匹配”服務,路虎攬勝運動版等熱門車型二手價預計上漲5%-8%。
04 未來圖景:稅制改革驅動的產業重構
短期陣痛已在所難免:90萬-130萬元區間新車銷量預計下滑15%-20%。但結構性機遇同步顯現,超130萬元車型銷量將增長8%,二手車交易量或暴增30%。
政策對產業升級的推動效應更為深遠:
- 生產端仍享消費稅減免,倒逼車企加大電動化研發
- 使用端優惠維持電動化轉型動能
- 中國豪車市場從“外資規模擴張”轉向“國產質量提升”的分水嶺
隨著車企完成策略調整,市場將在6-12個月內重新企穩。未來五年,中國或將誕生首個全球頂級豪車品牌,這或許是新政埋藏最深的時代密碼。
這場消費稅變革的精妙之處在于平衡:既承認消費者擁有高品質汽車的權利,又通過稅費機制引導資源流向。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跨過年銷千萬輛的門檻后,稅制改革正為其高質量發展鋪設新的軌道。
注:本文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