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級目前設計進度82%,建造進度僅為10%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前段時間,在被詢問是否終止“星座”級護衛艦計劃時承認,五角大樓正在審查該計劃,并指出這是計劃做出的幾個“艱難決定”之一,影響該部門的大型采購計劃組合。
《內部防御》獲得并在白宮逾期數月的預算請求之前悄悄與國會分享的國防預算文件顯示,不會為海軍在本財年陷入困境的護衛艦計劃尋求資金。
2025年美海軍預算案中并未列入任何“星座”級采購項目,出人意料地將該艦完全“清零”。相反,五角大樓請求國會撥款17億美元用于水面無人系統、7.3億美元用于水下無人系統發展,包括采購中型水面無人艦(MUSV)。
2025 年海空空間——兩名共和黨議員今天表示,海軍正處于成敗攸關的時刻,其星座級護衛艦超負荷、超預算,需要迅速確定可實現的設計,即使它不能滿足該軍種的每一項任務需求。
“我們正處于‘星座’的轉折點,”美眾院軍事委員會戰術空軍和陸軍小組委員會主席、海權倡導者、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羅伯·威特曼2025年4月9日上午在海空空間會議上告訴聽眾。
“星座”級的困境反映了美國造船業的典型問題:海軍“不斷修改設計”導致項目進展受阻,又因為“修改設計”導致成本上漲,最后又因為“時間和成本”導致項目陷入危機
“問題是,我們是否處于快速恢復并重回正軌的地步? …… 或者你說也許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走得太遠了,我們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海軍現在將不得不提出這個問題,”他說。“它不能在未來推開它。”
在“星座”級生命周期的早期(2020年確定的項目時),美國海軍向國會議員們保證,它將通過依靠母型設計來避免瀕海戰斗艦計劃的錯誤,最終確定使用意大利造船商芬坎提尼海洋系統造船廠設計的“歐洲多用途巡防艦”(FREMM)。海軍表示,通過使用現有設計作為其基礎并添加特定于美國的修改,例如宙斯盾戰斗系統,它可以降低開發風險。
意大利海軍的FREMM“卡洛·貝爾加米尼”號
瀕海戰斗艦也是個糟心玩意,價格貴,維護成本高。
美國海軍在2020年將合同授予威斯康星州的意大利芬坎提尼海洋系統五年后,由于需求激增,該計劃現在至少比計劃晚了三年——原計劃2025年下水,2026年服役,如今延遲到了2028年下水,2029年甚至2030財年服役。這種情況在國會山引發了憤怒,國會在 2025 財年為該計劃分配了約 10 億美元的采購資金。
“星座”級在原本計劃中是一個“短平快”項目,趕在2027年之前至少服役一艘,美國海軍部長在2022年首艘艦“星座”號開工時,宣布首批將采購20艘“星座”級,未來將采購多達60艘以上,并會致力進行外銷工作以分攤開發成本,整項計劃目前經費約220億美元。
結果由于海軍貪大求全,不斷修改計劃,讓“星座”級從護衛艦變成了小驅逐艦,具備和“伯克3”基本相同的武器系統,導致船體超重和成本超支,原計劃第一艘12億美元,后續9億美元,結果第一艘就達到了16億美元,后續價格還不知道,因為截止2025年2月,星座級的設計已經完成了83%(注意是設計進度不是制造進度),預計當年夏天拿出“功能完備且穩定的方案”。
“星座”級滿載排水量7400噸,采用柴電燃聯合推進,航速超過26節,主要武器是一門57毫米速射炮、32單元MK41通用導彈垂直發射井、21聯裝“海拉姆”近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等。
單說性能是非常不錯的,可問題在于,護衛艦不需要這么好的性能,它需要的是控制成本和工期,性能足夠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即可。
“我們不能做《五角大樓戰爭》的事情,”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上力量和投射部隊小組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特倫特·凱利說,他引用了 1998 年電影中的一個著名場景,當時陸軍的布拉德利戰車的要求逐漸從輕型裝甲輪式運兵車轉變為重型坦克狀車輛。
《五角大樓戰爭》是一部軍事黑色幽默片,用有點戲謔的方式描述了美國軍事工業開發中官僚層層加碼的問題。
“你最好是猛烈地執行,建造你想要的船的85%,而不是因為舊船太舊而無法再工作,或者新船需要10年才能生產,所以只有0%。我們要做的就是得到一個好主意,迅速去做,然后我們必須投資并建造它,”他說。“然后,當我們做某事時,你不能繼續做出改變,這會增加成本、增加時間,有時甚至最終甚至沒有產品。”
然而美國海軍仍然沒有吸取教訓,另一個例子是LAW中型登陸艦,也是利用民用技術的短平快項目,2020年項目初期計劃造價為1億至1.5億美元,但一系列扯皮導致項目進展緩慢,到2025年7月沒有一艘船下水。船沒有,設計未定,預算超3倍,項目中止。
威特曼說,他“完全贊成”資助護衛艦級別,但對海軍似乎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感到沮喪。他指出了該軍種的瀕海戰斗艦計劃,該計劃涉及設計和建造兩種類型的艦艇,這些艦艇配備了模塊化的任務設備包,可以根據需要更換以應對不同類型的威脅。
隨著該軍種越來越擔心中國等水平相近對手的威脅,LCS(為在霍爾木茲海峽的淺水沿海地區與伊朗作戰而開發)不再被視為優先事項,該計劃未能兌現真正模塊化艦艇的承諾。在進度延誤、成本超支和戰備問題之后,海軍最終在28艘艦艇后縮短了該計劃。
配備Mk 70的“薩凡納”號瀕海戰斗艦 (LCS-26) 發射標準-6導彈
到2025年,除去退役的早期型(自由退6艘,獨立級退4艘)一共25艘,其中15艘安裝掃雷包,由于替換復仇者級掃雷艦,這批木質老掃雷艦實在是撐不住了剩下的10艘,美國海軍打算在瀕海戰斗艦后甲板上安裝MK70發射系統湊合用了,也就是陸基的四聯裝Mk41垂發,提豐系統的那一套,能打標準-6和“戰斧”。
“我們必須關注的是確保我們非常牢記過去的教訓。看看LCS以及它變成了什么:兩種船體形式,突然之間,很多船體提前退役。問題是,為什么?”威特曼說。
他說,“星座”級計劃從一個概念開始,該概念本來是其母船85% 的衍生產品,但現在情況已經“逆轉”,并導致了“15% 的原始設計,85% 的附加組件”的設計。關于“星座”級前進道路的問題是“多年前應該在 LCS 中提出的相同問題”。
大約 2021 年的信息圖,詳細介紹了“星座”級的設計
其實,美國還不如直接去買日本的最上級護衛艦,新的最上級加裝了16單元MK41垂發系統,計劃裝填八枚07式火箭助飛魚雷和三十二枚ESSM“改進型海麻雀”。而且建造速度還是挺快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