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批重8噸的活鱘魚在昆明海關所屬思茅海關的監管下啟程運往越南,這是云南淡水養殖雜交鱘魚的首次出口。
圖源:云南網
雜交鱘魚是通過人工育種技術,將不同品種鱘魚的優質基因進行科學雜交培育而成,相較傳統純種鱘魚具有可食用、生長周期更短、品質更好、經濟價值更高的特點。據悉,目前我國養殖的鱘魚中90%為雜交品種。
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優越的地理與自然條件,讓瀾滄江漫灣段百里長湖水域溶氧充足、水質清澈,成為鱘魚天然的養殖場。“我們養殖的鱘魚肉質鮮美、個頭大,在國內很受歡迎。最近有越南客商主動聯系我們,有意向與我們簽訂總量3000噸的鱘魚訂單,這是我們第一份海外訂單。”景東盈利漁業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蘇美紅說,“鱘魚現在長到3公斤至6公斤,是肉質最好的時候,我們想盡早把首批鱘魚發運出去。”
為幫助企業順利出口鱘魚,思茅海關結合鱘魚養殖特點和出口鮮活魚類相關要求,“一對一”指導幫扶企業逐項建立養殖、包裝、防疫、飼料和藥物存放及使用等專項管理制度,順利通過出境水生動物養殖企業注冊登記考核。同時,引導企業建立規范的養殖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滿足鱘魚生長環境的需求,鱘魚生理機能和抗病能力得到提升。
“在出口環節,鱘魚的‘常規體檢’必不可少,我們按照監管計劃實施出境水生動物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控,通過抽取鱘魚樣品送實驗室進行疫病檢測和食品安全風險物質監控,確保質量安全。”思茅海關稽查科副科長楊達夫說。
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精準的檢驗檢疫技術構建起鱘魚養殖的“雙保險”,助力鱘魚輕松“躍”國門。“首批雜交鱘魚迎來順利出口,我們開拓市場的底氣更足了,后續我們將繼續按計劃完成剩余批次的訂單交付。”景東盈利漁業有限公司經理張濤表示,老撾是企業下一個鱘魚出口目標市場,企業將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努力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讓高原鱘魚暢“游”海外。
來源 昆明日報(記者 繆亞平 通訊員 王涵 張小華)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劉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