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醫生杜海彬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錦旗。這面來自99歲高齡患者王伯伯的錦旗上,“刀到病除”四個大字格外亮眼,字短情長,飽含著老人沉甸甸的感激之情,更是對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的肯定。
雞眼的“煎熬史”
對于王伯伯來說,過去的半年是一段被疼痛拉長的時光。這個直徑約硬幣大小的雞眼,像一顆頑固的“釘子”,深深扎在他的右腳底。從最初走路時輕微的硌痛感,到后來鉆心的刺痛,疼痛如同潮水般逐漸升級,夜里常常讓他輾轉難眠,甚至連下床倒杯水都成了需要咬牙忍受的挑戰。
“杜醫生,我這腳底板的硬疙瘩,真是把我折磨慘了。”當杜海彬在老年病區巡查時,王伯伯掀開被子的手微微顫抖。杜醫生立刻蹲下身仔細檢查,只見他右足底的雞眼表層皮膚因反復摩擦已變得發黑、增厚、硬化,雞眼根部的角質栓已深深嵌入皮下組織,壓迫神經末梢,形成了頑固性的疼痛。
方寸之間的真功夫
“別擔心,我現在就幫您處理。”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且無家屬陪同,往返上級醫院診療不便,他當即決定在該中心為其實施局麻下雞眼切除術。這個在外人看來簡單的小手術,實則考驗著醫生的精細與耐心。
術前檢查、配置局部麻醉藥劑、消毒手術區域……杜海彬的動作有條不紊。要完整切除深嵌的角質栓及周圍病變組織,既不能殘留導致復發,又要避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這需要對解剖結構的熟悉和長期積累的手感。
術后,杜醫生反復叮囑王伯伯傷口護理的注意事項,并交代醫護團隊密切觀察術后恢復情況。在醫護人員精心的傷口照護和健康指導下,王伯伯恢復得很快。不久,他便能穩穩地扶著床沿自主行走。“半年了,終于能平穩走路了!這腳底板,再也不是‘釘釘子’的感覺了!”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面“刀到病除”的錦旗,掛在診室的墻上,成了最生動的注腳。它不僅是對杜海彬個人醫術的肯定,更是對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理念的見證。在這里,更多的是處理像雞眼、扭傷、慢性病管理這樣的“家常事”,但正是這些貼近生活的醫療服務,織就了基層醫療的防護網,讓轄區居民,尤其是老年群體,真切感受到“醫”靠就在身邊。
什么是雞眼?
醫學上通常稱為胼胝的一種特殊類型,是皮膚對長期、反復的過度摩擦和壓力產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局部皮膚角質層異常增厚形成的堅硬、圓錐形的角質栓。
形狀位置
其核心像一顆堅硬的“釘子”(角質栓),尖端向內嵌入皮膚深層,壓迫其下的真皮層和神經末梢,引起疼痛。
通常出現在足部受力或摩擦較多的部位,尤其是:腳趾關節背面或側面(尤其是小趾外側、大腳趾內側);腳趾之間(軟雞眼);足底前部(跖骨頭部下方);足跟邊緣。
癥狀
局部硬塊:皮膚上出現明顯增厚、發硬的區域。
疼痛:按壓時或行走承重時出現尖銳、針刺樣或鈍痛。疼痛源于角質栓尖端壓迫真皮神經。
外觀:圓形或橢圓形,邊界相對清晰。硬雞眼表面光滑發亮或干燥粗糙,中央或有半透明核心;軟雞眼顏色灰白、濕潤腐軟。
影響:嚴重疼痛會影響走路和穿鞋。
治療
1.外用腐蝕劑:首選治療是雞眼膏(或水楊酸貼膏)外貼,或者雞眼軟膏外敷。
2.物理治療:采用電離子或二氧化碳激光燒灼,去除圓錐形角質栓。
3.手術切除:完整環形切除雞眼病變部分(整個圓錐形角質栓),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反復發作的患者。癥狀嚴重者需及時就醫。
報送:沈群(區衛生健康委)、衛瑛潔(青村社衛)
編輯:王鵬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