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印度國防這事兒,折騰了幾十年搞出個光輝戰機,想秀一把肌肉,結果鬧出天大烏龍。你瞧瞧,自家海軍不買賬,扭頭說“算了吧”,轉頭出口巴西直接被嘲笑到全球皆知。這戲碼活脫脫一場大戲,咱們細細掰扯,看看這30年功夫怎么白白浪費了。
先從根兒上說起,光輝戰機也就是LCA Tejas,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大作。八十年代初,印度覺得不行啊,得自力更生搞國防,不能再靠進口老毛子的破爛玩意兒。一拍桌子,啟動國產戰機計劃。
那會兒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信心滿滿,說這飛機要趕超國際水平,把空軍、海軍都裝備起來。計劃花十年搞定,預算控制住。誰想這一搞就是三十年,成了國際上出了名的“拖沓大王”。技術跟不上、工廠磨洋工、零件東拼西湊,連美國佬都搖頭說“難產”。
結果呢,第一架原型機2001年才上天,2015年正式服役,磨蹭得世界都等煩了。花銷像洪水一樣漲,從早期預估的60億美元,一路飆到近150億美元。這些錢怎么算,都打了水漂,關鍵時候沒頂用。
搞到艦載版這塊兒,印度海軍原本想撿個便宜,心想空軍用的光輝戰機湊合著改改就行。2003年立項,海軍高高興興等自家艦載機。等十年過去,飛機出來了,航母準備好了,2019年搞測試。這一測試海軍直接傻眼,說飛機重得像頭大象,降落鉤子都鉤不住航母甲板。
起降風險太高,摔飛機是家常便飯。再看看人家俄羅斯的米格-29K,人家輕輕松松完成任務,成本還低得多。2020年海軍高層放話,說“不用了,轉向進口”。
這話一出,國內炸鍋一片,罵HAL丟人現眼。航空專家出來分析,光輝戰機用不了先進材料,機身結構松松垮垮,動力不足,加個防銹涂層都能壓垮發動機。這事兒直接暴露了印度國防產業鏈的窟窿:研發部門扯皮,政府監管松松垮垮,工廠工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說白了,30年時間白忙活,海軍寧愿多花錢買法國陣風,自己人的飛機反倒扔進了倉庫。
更逗的是出口這茬。印度滿世界推銷,拍胸脯說光輝戰機性價比高、維護簡單,適合發展中國家。2021年盯上巴西,人家正升級空軍裝備呢。
印度代表團興沖沖過去談單子,巴西那邊一聽價格和參數,直接笑出聲來。原來巴西早比較了瑞典鷹獅(Gripen),人家鷹獅輕松勝任多種任務,價格還低一截。巴西空軍高層開會后拍板:選鷹獅,光輝戰機“免談”,消息傳回印度,媒體一片譏諷,說這是國防外交的“年度笑話”。
巴西記者網上嘲諷“印度貨?還艦載版?拉倒吧”。國際防務圈也跟著起哄,專家評價光輝戰機出口失敗,成了印巴邊境之外的又一國際段子。
印度外交部硬著頭皮解釋,說這“不影響未來合作”,但誰信?事實擺在眼前:全球市場根本不當回事,阿聯酋、馬來西亞等國也紛紛婉拒。這一連串失敗背后,是印度戰機技術跟不上時代,出口政策松松垮垮,光靠嘴皮子忽悠沒戲。
這場鬧劇收尾,印度軍方徹底反思,海軍加速采購外國機型,空軍雖還在用光輝戰機,但問題沒斷過:維護費居高不下,飛行員抱怨連連,國防預算的窟窿越來越大,國家財政也跟著遭殃。經濟專家算筆賬,這三十年白燒的錢足夠建十座航母了,換來的卻是信心崩塌。
話說回來,印度想搞國產化,本意是好,可執行起來瞎胡鬧,結果變成全球笑柄。光輝戰機的影子,算是印度國防崛起夢的一道裂痕。再搞下去,只怕笑話更大,面子都保不住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