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風光無限的特朗普卻接連遭遇三重打擊,這是否預示著他難以重返總統寶座?
第一重打擊來自特朗普自身的健康狀況。
現年79歲的特朗普雖然一直對外宣稱自己“精力旺盛、遠勝拜登”,但今年7月中旬,他手背上的瘀痕以及登機時不慎險些跌倒的畫面,迅速引發輿論熱議,登上各大新聞平臺。
7月17日,白宮發布通告,證實特朗普確診患有靜脈系統疾病,不過目前尚未出現心臟衰竭或腎功能受損等嚴重情況。然而,在拜登執政時期關于“高齡總統”的爭議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公眾對總統健康狀況的關注度已顯著提高。
特朗普面臨的“健康疑云”并非個例。已有數名國會議員呼吁對總統進行認知能力評估,并要求白宮全面公開其體檢記錄。
一位來自賓州的眾議員公開指出:“選民有權了解,這位掌控核武按鈕的人,是否具備領導國家所需的身體與心理素質?!?/p>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0年大選期間,特朗普曾多次質疑拜登的健康狀態,甚至嘲諷對方為“昏昏欲睡的喬”。如今情形相似,只是主角換成了他自己。隨著年齡成為總統候選人普遍面臨的挑戰,白宮醫療團隊發布的每一項聲明都將被置于政治顯微鏡下審視。
特朗普的右手涂抹了大片的化妝品,疑似遮蓋淤青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特朗普的健康問題已超越醫學范疇,演變為政治博弈與選民信任之間的重要變量。
如果說健康問題是特朗普個人層面的困境,那么加州的“反擊”則折射出聯邦體制內部的結構性矛盾。
7月中旬,特朗普正式宣布中止對加州高鐵項目的聯邦資金支持。這項原本計劃投入40億美元的項目旨在建設連接舊金山與洛杉磯的高速鐵路網絡,特朗普認為其“耗資巨大、效率低下、成效甚微”,不值得繼續撥款。
對此,加州州長紐森迅速回應,表示不會袖手旁觀,并強調將動用“一切法律手段”捍衛項目權益。他指責特朗普此舉帶有明顯政治動機,意在打壓民主黨主政的州,并警告這將帶來嚴重的法律與財政后果。
事實上,這并非特朗普與加州的首次交鋒。從氣候政策、移民管理到災害應對資金分配,加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摩擦早已頻繁上演,此次高鐵項目之爭只是冰山一角。
更值得警惕的是,除加州外,紐約、伊利諾伊等20個由民主黨主導的州也已聯合簽署文件,準備對白宮提起訴訟,要求恢復一項被特朗普叫停的防災減災計劃,涉及資金規模達數十億美元。這一動向釋放出一個信號:一旦民主黨州聯合行動,特朗普政府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法律與行政壓力。
雖然歷史案例顯示,民主黨州起訴聯邦政府的案件多數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但其政治影響不容忽視。這些訴訟的持續曝光,本身就會對特朗普的政治前景造成潛在威脅。
最后一項打擊則與“愛潑斯坦事件”有關。
愛潑斯坦因涉嫌組織未成年性交易而深陷丑聞,后在監獄中“蹊蹺死亡”,官方將其歸為自殺,但許多民眾對此說法持懷疑態度。如今,這樁多年未被提及的“道德風暴”再度浮出水面,而焦點之一便是——特朗普是否與此事有關。
盡管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表明特朗普參與了愛潑斯坦的非法活動,但他始終未能兌現一項重要承諾:公開完整的“愛潑斯坦名單”。這種“沉默”在民主黨人眼中成為極具攻擊性的突破口。
特朗普(右)和愛潑斯坦此前合影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的部分核心支持者也開始表達不滿?!八皇浅兄Z要徹查此事嗎?名單到底在哪?”一位自稱積極參與“MAGA”運動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引發數千條討論。
這種來自內部的質疑往往比外部批評更具殺傷力。特朗普的政治資本依賴于基層民眾的信任,而一旦支持者因道德疑慮動搖信心,其選舉基礎將受到根本性沖擊。
目前,民主黨正推動國會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擬對“特朗普是否出現在名單中”展開深入調查。雖然短期內難有明確結論,但其政治效應已經顯現:特朗普陣營內部對其誠信度與政治操守的質疑聲正不斷上升。
特朗普習慣將自身政治生涯描繪為一場“人民的抗爭”,他自詡為“體制的破壞者”“深層政府的克星”,這些標簽確實為他贏得了大量草根支持。然而如今,當特朗普再次站上權力舞臺中央時,他也正親身經歷曾施加于他人身上的“制度壓力”。
未來,特朗普會選擇繼續強硬,堅持“反體制”路線?還是學會適應規則,在體制框架內尋求平衡?我們拭目以待。
信息來源:亞太日報:《終于,特朗普也病了》環球網:《美國首條高鐵項目遭“斷糧”》新浪財經:《特朗普再次回應愛潑斯坦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