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真相社交”發文,竟呼吁逮捕前總統奧巴馬!
隨著一批機密文件被特朗普政府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解密,美國政壇舊傷再被揭開:“俄羅斯干預2016年大選”調查,會不會是奧巴馬政府策劃的“政治陰謀”,只為推翻特朗普勝選?
短短數日,“通俄門”幽靈重現,美國甚至面臨總統成被告的驚人局面。
解密的引信:圖爾西·加巴德的“回歸”
7月14日,圖爾西·加巴德沒有提前預告,直接解密了114頁2016年“通俄門”背景下的情報材料。
早年在民主黨內就因反對干預政策而被邊緣化,2024年正式轉投共和黨,2025年一月,被特朗普任命為國家情報總監。而這次解密,是她在新角色中的第一次“大動作”。
文件內容直指2016年奧巴馬政府在“通俄門”調查中可能存在的判斷偏差,甚至刻意引導輿論的嫌疑。一份8月31日的內部備忘錄寫道:“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通過網絡操控實際計票。”而當時的奧巴馬政府,卻對外釋放“高度警告”,稱俄方正在干預大選。
加巴德說得直白:“他們選擇制造恐慌,而不是講出真相?!?/p>
“通俄門”舊案重燃:合法性與權力的邊界模糊
回到那場被重新翻出的舊案:2016年通俄門調查。
彼時特別檢察官穆勒主導調查,結論是:沒有確認特朗普團隊與俄方有“明確定義下的勾結”,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潛在聯系。
這份“模糊的結論”,成了雙方多年拉鋸戰的根基。
加巴德此次解密的內容,揭示了奧巴馬政府內部其實對“干預證據”持謹慎態度。在內部會議里,情報部門反復強調“缺乏直接證據”。但對外發布的消息,卻是“高度警惕”。
這中間的落差,被特朗普團隊視為“操縱”。
而民主黨則認為:國家安全機構有義務在面對潛在外部干預時,提前預警,哪怕證據尚未完整。
特朗普的反擊:AI視頻的“重拳出擊”
就在加巴德拋出文件的當天,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布了一段AI合成視頻:
視頻中奧巴馬穿著橙色囚服被 FBI 帶離橢圓形辦公室,背景音樂是輕快的《YMCA》,與畫面形成反差。
這正是特朗普的傳播策略:通過視覺沖擊強化情緒共鳴,引導輿論聚焦。
視頻最初由一個親特朗普社群“Digital Patriots”上傳,隨后被特朗普本人轉發。短短48小時,瀏覽量破1800萬,其中30%來自25歲以下的年輕用戶。
AI視頻不需要“真實”,只需要“可信”。它不依賴事實,而是構建一種“視覺敘事”:“你看,他就是罪犯?!?/p>
民主黨的反擊:議題轉移的質疑聲
“這不是在追責,是在轉移焦點?!?/p>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發言人話說得很直接。因為就在幾天前,司法部剛剛宣布,不再就愛潑斯坦案(涉及權貴性交易及獄中“自殺”疑點)提起新訴訟。該案件自 2019 年起疑點重重,包括監控丟失、證人沉默、獄警筆錄造假等。
公眾的不滿情緒正醞釀到臨界點。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特朗普與加巴德突然聯手,掀起針對奧巴馬的反擊。
社交平臺上,原本熱度很高的“#EpsteinFiles”標簽,在短時間內被“#ObamaArrest”替代。這種“議題替換”的操作,在特朗普政治生涯中早已不是第一次。
2023年“海湖莊園機密文件案”剛爆出時,他也曾迅速將輿論引向“拜登兒子財務問題”。
AI政治內容新戰法:“讓畫面說話”
那段AI視頻,為何能引發如此強烈的情緒共振?
技術并不是關鍵,真正起作用的,是“視覺符號”與“心理預期”的匹配。
在視頻中,奧巴馬戴手銬的瞬間,擊中了特朗普支持者長久以來的“復仇想象”。
而《YMCA》的背景音樂,則用反差化的方式,讓政治傳播變得“輕松易轉發”,在年輕人中形成病毒式擴散。
共和黨內部輿論策略小組的初步評估顯示:這類AI內容,在“低參與度選民”中具有顯著動員作用。
簡單說:即使不關注時政新聞的用戶,也可能被這類視頻吸引并轉發。
復仇敘事的制度化:特朗普的下一步
“如果你們能調查我,那我也可以調查你們。”
特朗普把這句話頂在了Truth Social的首頁。他不再遮掩“復仇”的目的,而是將其制度化、公開化。
加巴德也不是單純的情報官員,而是敘事的執行者。
共和黨已將“反奧巴馬”作為2026年中期選舉的核心議題之一。眾議院已有動議提交,要求司法委員會調查奧巴馬政府是否濫權。
“目標不是定罪,是定調。”這句話來自共和黨的一位內部人士。
撕裂的信息生態:主流媒體與社交平臺“兩張皮”
這場風暴揭示了美國信息生態的撕裂:主流媒體注重事實核查,社交平臺則充斥情緒驅動的碎片化內容。
主流媒體CNN、紐約時報等,對加巴德的文件持謹慎態度,認為“缺乏司法使用性”,強調“尚不能作為起訴依據”。
而在TikTok、Truth Social、X等社交平臺上,視頻、短視頻、AI合成圖層出不窮,形成“回音室效應”。
對部分年輕用戶來說,視頻成了主要信息源,對 CIA、FBI 的專業報告關注度較低。
這種情緒驅動的傳播方式,讓傳統媒體的“事實核查”機制顯得蒼白無力。
在這樣的環境里,誰掌握了情緒,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結語
從加巴德解密文件,到特朗普發布AI視頻,這場由“通俄門”舊案引爆的政治風波,已演變成一場精心編排的敘事戰。
復仇、解密、議題轉移等策略,讓美國政壇風波不斷,法庭勝負或成未知,但這場權力之爭已深深烙印在公眾認知中。
美國政壇的這場權力博弈,注定將持續影響輿論走向。
參考資料:
王冰汝2025-07-21特朗普公開呼吁逮捕奧巴馬:一場由機密文件引爆的政治復仇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