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清玄曾說:“語言是心靈的鏡子,說話的方式,決定了家的溫度。”
一句話能暖三冬寒,半句怨言結六月霜。
有些話聽著平常,說多了卻像鈍刀割肉,傷人不顯痕跡。
而真正毀掉一個家庭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母親嘴里掉落的這三把刀子。
人生下半場,學會“好好說話”,才能守護好家的福氣。
1、戒抱怨:修口德就是積福
才女林徽因曾在和朋友談話時,提到自己的母親。
她說,自己的母親讓她的生活變得像是地獄。
母親何雪媛,常因得不到丈夫的寵愛而心生不滿,就將怨氣發泄在林徽因身上。
從那時候起,林徽因便對母親滋生了恨意。
心理學中有一個“情緒共生”現象:
母親的喜怒哀樂,會像空氣一樣,滲透進家庭的每個角落。
若她眼中只有生活的苦,孩子心中便難見希望的光;若她言語中充滿怨懟,家人便難有舒展的眉頭。
真正拖垮一個家的,是母親的黑能量。
牛愛國和妻子龐麗娟的生活不和諧,婚姻不順,心里沒有著落,有苦說不出。
龐麗娟和別人私奔后,牛愛國也遇到了能跟自己說到一起的章楚紅。
可是此時的牛愛國,經歷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對感情心存畏懼。
于是牛愛國的媽媽,開始經常跟他說心里話。
那時候冬天,夜里圍著一盆火,媽說完一段,一笑,又說完一段,又一笑。
她給他講她結婚后有了孩子,日子卻委屈得過不下去。
她悄悄去找過年輕的時候喜歡過的人,找了一圈也知道生活只能繼續……
母親說,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沒法挑,不過,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
從此,牛愛國放下了以前的事情,他決定,大膽和章楚紅在一起,去開始新的人生。
一個家的氛圍,往往由母親的言語主導。
凡事抱怨,怒氣叢生,往往能讓全家人的心蒙上灰塵。
幸福的家,從管住嘴開始:
少說“煩死了”,多說“慢慢來”;少嘆“不如意”,多想“還能做”;少怨“不公平”,多念“知足好”。
命運,給每個人發的牌不同,但笑著打牌的人永遠最體面。
戒掉抱怨,為家人注入能量,自會生長出向上的力量,家和,便是興。
2、少否定:養心性才能種善
作家亦舒曾說:
“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否定與打擊,是插在心上的倒刺,拔出來疼,不拔潰爛。
總被壓迫的孩子,要么活成渾身是刺的刺猬,要么變成低眉順眼的影子。
一句“不行”,凍住的往往是孩子向上生長的勇氣。
作家毛冷瞪在《重新長大》中寫下了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從小生活在母親的暴躁脾氣中,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面對母親的怒火。
一次,她不小心被開水燙傷,本以為會得到安慰,結果迎來的卻是一整夜的責罵。
甚至當她隨口稱贊別人裙子漂亮時,也被母親冷嘲熱諷,說她巴結外人、不知感恩。
這樣的經歷貫穿了她的成長,讓她始終活在惶恐和自我否定中。
成年后,女孩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母親的影子。
她對男友總是控制不住脾氣,一次一次的貶低與否定。
最終,男友離她而去,朋友也漸行漸遠。
聽說過一個“期待效應”:
你認定孩子是什么樣,他就會長成什么樣。
母親的目光總盯著缺點,孩子就學會了用自卑丈量人生。
于是,長大成人后,不敢爭取,反復退縮,畏畏縮縮一生。
《圍爐夜話》中提醒:“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
認可不是夸張的吹捧,而是告訴摔跤的孩子:“我看見了你的疼,更看見你站起來的勇氣。”
當否定變成鼓勵,孩子眼里的世界才會從荊棘地變成曠野。
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不必活成我們期待的模樣。
真正的愛,是允許他笨拙地摸索,耐心地等待他找到自己的光。
3、藏爭論:守和睦才是種福田
李叔同曾說:“家庭整日爭吵,是敗相。”
正如母親,太過強勢與計較,再好的日子也會過得雞飛狗跳。
瑣事不爭,大事不責,難事不怨。
用愛化解矛盾,用理解替代爭執,家的爐火才會越燒越旺。
鄰村大姐,丈夫性子急,孩子正處叛逆期,摩擦在所難免。
一日,孩子打翻湯碗,熱湯濺到丈夫剛買的衣服上。
丈夫瞬間火冒三丈,抬手就要訓斥。
大姐卻攔下話頭,一邊擦桌子一邊笑著說:“衣服臟了能洗,孩子嚇著可難哄。燙著沒有?快去沖涼水。”
轉頭又對丈夫道:“這衣服老氣,早該換新的,明天我陪你去挑。”
一場風波,三言兩語便消弭于無形。
后來她提起這事:“爭贏了道理,輸了感情,何必?一家人過日子,少說氣話,多遞臺階,心就近了。
古話說“家和萬事興”,不是不吵不鬧,而是懂得先澆滅自己的急躁。
爭對錯,會爭沒了溫情,爭高低,也將爭丟了信任。
以前總覺得嗓門大才有面子,摔碗砸筷也要爭一口氣;卻不知,贏了爭吵卻涼了人心,不如主動遞個臺階。
楊絳曾言:“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是父親的好情緒,母親的不計較。”
一個家最難得的便是,父親管住脾氣,母親收起計較。
有了這般溫暖,便能肆意流淚,盡情歡笑,無需偽裝或顧慮,因為總有人在你身后,為你撐起一片天。
《圍爐夜話》中寫道:“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
一個家的福氣,往往藏在母親的言語中。
抱怨的話,戒了,家中自有暖陽;
否定的話,收了,家人方能生長;
爭論的話,藏了,和睦自然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