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年人養老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長期以來農村老年人養老主要是依靠傳統養老方法,也就是依靠自己多年的積累和依靠兒女養老,現在農民養老選項有農村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險,有國家給予老年人高齡補貼和生活補貼。現在無論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都要按照繳納要求繳納社會保險費,達到法定年齡后退休就可以享受養老金,過去的退休金轉變為養老金,養老金不是社會福利,不繳納費用是不能享受的,以后農民養老仍然依靠社保。
現在農村老年人養老是越來越難,生活質量是越來越低,關鍵是農業是低值產業,農民辛辛苦苦一年也僅是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而且人均土地面積小,就是風調雨順,農產品價格大幅度提高,農民也很難富裕,單純依靠種莊稼也是很難脫貧致富的,很難有充足的資金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目前農民養老的難題主要是農民普遍沒有購買養老保險,如果依靠兒女養老困難很多,養老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靠老伴、靠鄰居、靠社保,農民養老難題如何解決呢?
農民養老的難題要與扶貧攻堅工作相似,重點抓,但是不可能由政府大包大攬,必須發揮農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農民養老難題的解決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及個人共同努力,只有農民富裕了,養老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要解決農村養老難的問題,首先要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村民委員會要發揮主要作用,帶領村民發展經濟,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經濟建設,尤其是利用好國家振興農村的經濟建設項目,圍繞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養殖業、種植中草藥、反季節蔬菜、特色農產品的開發,使村民能夠掙錢繳納社會保險費,辛苦15年,徹底解決農民養老的問題。
其次是組織村民進行技術培訓,使農民都能夠掌握一項實用技術,組織農民外出打工掙錢,現在各個地方農民人均土地資源有限,單憑種植糧食是不可能富裕的,不可能有充足的錢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除了穩定糧食生產外,要組織農民外出打工掙錢,除了滿足自己打工期間的生活費用外,掙的錢完全可以滿足繳納自己社會保險費用的。
另外是農民擁有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好自留山等生產資料,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生產資料掙錢,由村民委員會牽頭流轉這些生產資料,取得利潤后就可以解決農民繳納社會保險的費用問題。
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也是解決農民養老難題的一個措施,各個行政村都應該投資擴大建設養老院,為村民提供醫療護理和日常生活照顧服務。
農村戶籍的人群管理部門是村民委員會,這個組織是健全的,村民委員會也應該對本轄區的人群進行管理,不要只領工資不干事,應該發展集體經濟,想方設法解決60后70后農村人的養老問題,現在各個地方實施鄉村振興,發展項目是非常多的,政府的投入也不少,應該借這個東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因此村民委員會的領導應該由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擔任,甚至可以招聘有這方面能力的大學畢業生擔任,盡快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為60后70后農村人的養老解決后顧之憂,使他們真正老有所養。組織村民大量發展集體經濟,并且繳納由單位繳納的那一部分社會保險費,組織村民繳納社會保險費,當村民達到法定年齡后及時辦理退休手續,老農民退休后才有相應的養老金領取,農民的養老質量才能提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