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
9:00—9:30
《天津早晨》
北辰民政有話說
本期話題——北辰民政有話說
如何構建“頤養北辰”養老三級網絡?
在試點全國首創的“分階段救助”新模式,以及打造“精康融合”全國示范點過程中,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如何讓婚禮主題公園引領婚俗新風?
如何通過“社工節”“鄰居節”激活治理活力?
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職責。近期,我們關注到,北辰區民政部門在強化服務體系和服務建設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措施,比如開展了首屆社工節、鄰居節,建立了首個婚禮主題公園,打造了全市首個精康融合示范項目,這些“首屆”、“首個”,每一個變化后面,都是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和提升。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北辰區民政局和基層有關同志,一起來聊一聊這些民生變化。
關注一 養老
北辰區聚焦群眾養老需求,重點打造“頤養北辰”養老品牌,持續在“織網”、“兜底”、“惠老”、“安心”4個方面聚力用勁。
1
開展織網工程,健全養老服務設施網絡,著力解決建什么、怎么建問題
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重點建設區級綜合養老服務平臺、鎮街區域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村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構建“區-鎮街-村居”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十四五”期間全區累計新增養老機構20個、床位1174張。啟動并新建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2家、一二級老人家食堂21家,推動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完善。
2
開展兜底工程,著力強化困難老年人關愛,解決兜底什么、怎么兜問題
全面規范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標準,細化生活照料、基礎照護、健康管理等服務內容,對100戶特殊困難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為全區60歲以上無工作老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進一步提升了居家養老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3
開展惠老工程,貫通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著力解決養什么、怎么養問題
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醫生
為社區老人量血壓
連續5年開展16個鎮街社工站項目,今年又實施了“樂享銀齡”“青助樂齡2.0”等6個為老公益項目,依托專業力量開展銀齡服務。與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合作,深入開展醫養結合,取得了很好效果。推進2家示范性老人家食堂建設,賢小福、瑞齡等助餐品牌逐步形成示范效應。
老人們在賢小福、瑞齡等社區餐廳用餐
4
開展“安心”工程,構建養老機構分級分類綜合監管體系,解決管什么、怎么管問題
在全市率先建立“銀齡智庫”,借助專業“外腦”深度剖析機構現狀,已全部建立“一院一檔”,正在推進“一院一策”工作。系統開設服務質量、消防安全、風險管控等養老培訓班次,養老隊伍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關注二 社會救助
今年年初,北辰區臨時救助“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項目被民政部列為全國創新實踐項目試點。
1
救助響應更加快速
按照現行政策要求,以同一事由重復申請臨時救助的,需要“一事一議”按照創新實踐要求,對于因病長期固定支出的困難群眾,經過系統調查評估后,提前介入救助,定期定量發放臨時救助金,困難群眾不用先墊錢后報銷,有效緩解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2
救助流程更加高效
臨時救助原則上是“一事一救”,個別困難群眾因病需要長期治療的,根據近一年因病支出情況,指導鎮街幫助其申請“分階段救助”,動態調整救助金額和發放期限,真正做到讓群眾“少跑路、快辦事”。
3
救助范圍更加廣泛
創新試點將因教育、失業、康復治療等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納入保障范圍,救助覆蓋面擴寬。比如,北辰區關注低保家庭中從高中考進大學或者正在全日制大學就讀的學生,通過核實每學期學費、住宿費等情況,定期定量進行“小額救助”。對于失業、康復治療人員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對一”幫扶。
北辰區還推出“救在身邊”微信小程序,實現了救助申請事項“掌上辦”“指尖辦”,最大限度為困難群眾申請救助提供便利。
“救在身邊”小程序界面
關注三 “精康融合”示范項目
傳統觀念中,精神障礙患者只能在封閉的醫療機構中做康復治療,但實踐證明,社區康復實際更有效,治療率、康復率、復發率與機構康復相比都有明顯改善,這也是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北辰區打造“專業服務+社區支持+家庭互助”三位一體康復模式,為精神障礙患者搭建起一座“從醫院到社區、從封閉到開放、從康復到回歸”的溫暖橋梁。去年底,該項目被確定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項目全國試點,為全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工作提供了“北辰路徑”和“北辰樣本”。
1
堅持黨建引領建強康復網絡
北辰區以2個區級精神障礙康復中心、14個鎮街站點“2+N”綜合服務體系為支撐,依托各個社區黨組織,充實了心理輔導室、職業訓練工坊、農療體驗區等功能分區,通過“線上+線下”雙軌服務,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康復方案,確保康復服務“精準滴灌”。
2
專業賦能提供康復支持
建立“專業+兼職”的服務隊伍,38名專職工作人員、16名精防醫生全部通過崗前培訓及相關考核,每年參加不少于20小時的繼續教育,確保團隊始終“充電”在線。專家督導團定期開展質控管理、個案檢視,形成“培訓-實踐-督導-優化”的良性閉環。
3
綜合施策實現社會融合
構建“預防-治療-康復-回歸”一體化服務體系,為患者打通回歸社會的通道。在區級服務中心,設置烘焙坊,患者們在這里接受職業康復訓練,制作的面包、餅干通過社區渠道進行銷售。家庭支持方面,建立家屬資源中心,組織精防醫生進社區、進樓門,通過健康講座、互助小組等活動,提升家庭照護能力。在涉農社區,建立農療基地,推出“積分兌換+物質激勵”機制,患者通過參與農療種植、養殖技能培訓,掌握謀生本領、重拾生活尊嚴。
關注四 婚俗新風
近年來,北辰區以婚俗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擦亮農村發展“新底色”,提振村民“精氣神”。其中,青光鎮韓家墅村的探索,正是一個生動的縮影。韓家墅村堅持把婚俗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在培育富民產業、涵養文化底蘊、優化治理機制上聚力用勁,真正實現了產業欣欣向榮、鄉村美美與共、治理井井有條。
1
堅持突出特色抓融合
不搞“大拆大建”,有機融合民政婚俗文化元素,在原有舊廠房基礎上,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打造270畝獨具特色的婚禮主題公園,一處一景、一步一景,讓村子韻味十足。全市首創將婚姻登記點位搬進公園中,打造集婚姻登記頒證、創意婚禮舉辦、婚俗文化推廣為一體的“網紅打卡地”。
園區建成后已累計登記3055對新人,辦理婚宴200余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400余萬元。
2
堅持弘揚文化樹新風
打造具有儀式感的婚姻登記,通過舉辦集體婚禮、開展集體頒證儀式等方式,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培育文明婚俗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增強新人的婚姻觀念認同感。
3
堅持有效治理抓提升
依托婚禮主題公園,打造簡約莊重、各具特色的婚姻宴會場景12處。針對本村村民,采取統一定價、規范標準等方式,明確婚宴各類套餐價格,讓村民不再為“面子”花冤枉錢,累計為村民節省婚宴資金70余萬元,讓村民真正“花小錢辦大事”。
關注五 社工節、鄰居節、
銀齡幸福月
2025年北辰區鄰居節、社工節
2024年北辰區銀齡幸福月活動
1
抓載體,用“新場景”聚合力
北辰區聚焦民政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事務、社會福利、社會治理五大核心業務,創新營造了治理微計劃、共治微研討、品牌微項目等24個獨具特色的服務新場景,搭建了“銀齡守護行動”“老年草坪音樂節”“益起共治”基層治理合伙人等31個聚鄰陣地,把民政服務元素通過生動直觀的方式分類呈現出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
2
抓系統,用“微項目”強服務
培育325個社會組織、近2100個社區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扎根基層、緊貼群眾、服務精準的專業優勢,帶動近萬名社會工作者參與社會治理。通過區級示范引領、鎮街輻射帶動、村居項目延伸、社工發揮作用方式,實施“益服務”“益志愿”等微項目159個,開展特殊困難家庭精準“滴灌”式服務超12萬次,“關愛援助”“守望銀齡”“新村頌暖”等項目深入人心,讓民政服務既“有形有態”又“有效有感”。
今年的銀齡幸福月活動
將于10月繼續舉辦,
敬請大家關注“北辰民政”公眾號,
及時關注消息~
歡迎廣大市民朋友前來參加!
編輯 | 忻聖淇 孫璟坤(實習)
來源 | 天津早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