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事物是不宜直視的,一是那刺眼的太陽,二是復雜多變的人心。”
人性永遠復雜,人性一直叵測,最典型的就是面對至親至愛離世時,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最真實的內心世界。
就好比有的人面對親人的死亡,多數的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哭天搶地,甚至暈厥起來。
可有的人,從頭到尾不說一句話,不流一滴淚,好像離開的人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但是細細想來,這種“冷血”不流淚的人,表面看起來冷漠,實際上骨子里他們是這三類人。
看破了生死
有個女性讀者在后臺聊了這么一個故事,她外婆一百歲的時候走了,是喜喪。
可偏偏在那一天,她的小姨子哭得昏天暗地,歇斯底里的樣子,可她心里很清楚,她一天都沒有照顧過外婆。
反倒是她的媽媽,明明天天在外婆身邊照顧,自己都病了十幾二十多天了,出殯的那天,自己倒是沒有哭出來,聲音反倒啞了,打了吊針之后,還在那里忙前忙后。
有一種人,天生就是表演型人格,可實際上內心最為虛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類人的淚腺是如此發達。
但也有這么一類人,人在傷心到極點的時候,愣是擠不出一滴淚。
這種人看似平淡,可實際上內心卻是相當炙熱,以至于面對人生的生死離別,他們早已在內心經歷諸多,但外表卻看不出。
在《法句經》中有句話:“命如花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流淚,并不代表一個人有多深情,不流淚,也并不能代表一個人多冷漠。
而那些把感恩放在心里,把真情留在心里的人,反而在遇到極度傷心的事時,反而會讓自己更平靜、更克制地對待。
生老病死,就像四季輪回,也不過是自然界的一種循環往復罷了。
看破生死,不再抗拒,也不去糾纏是非恩怨了。
人到傷心處,不流淚反而更傷心
人常說,一個人在最傷心的時候是流不出淚的。
明明心里非常非常難過,但就是沒法哭出來。
這類人其實內心更注重感情,只不過是他們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
而且這類人絕對不是屬于那種自私冷漠的人,反而因為活得更加的理性通透。
于是,在傷心之際,他們還會本能地壓抑著自身的情緒,不至于歇斯底里地爆發出來。
對于他們而言,情感一旦泛濫,傾注點一旦如堤壩崩塌的話,就容易導致帶來各種各樣的不好的影響。
實際上,那些感情深重的人,一旦情感遭受打擊,表面上云淡風輕,可內傷很重的了。
這些人往往會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獨自一人療愈傷口,哪怕極度痛苦,但也不至于失控。
可以說,這類人把自己隱藏得太好了,也可以說他們對人性也有了更多的認知。
于是,他們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事,都會本能地告訴自己,靠別人是靠不住的,期待別人能幫忙,那簡直就是天荒夜談。
所以,他們才會一直要求自己凡事都要靠自己,哪怕再苦再難再痛,也要自己忍著,熬著,扛著。
感情不同,態度不同
其實,人與人之間是有親疏之分的,這是特別現實的一件事。
而且這種親疏,并非由血緣來決定。
一個人對一個人的感情,真的存有深淺的不同。
正所謂寧死一嗨,不死一該,倘若跟離開的人感情并不深,甚至還存有一定的恩怨。
那么,不哭反倒覺得正常,反而是常情,哭不出來也是沒辦法的事。
其實,人見慣了生死,見多了生死就明白,很多事情不去糾結,不去多想。
然后,凡事追求自然,不去強迫,甚至都不去胡思亂想的時候,于己于人都是一件好事。
畢竟,唯有超越生死,才能戰勝生死,才能在生死面前,淡定地度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