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幼兒園血鉛事件調查報告出來了,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最讓人窒息的不是幼兒園廚師往食物里加顏料,而是省疾控中心的檢測人員居然把血樣靜置了2小時40分鐘,然后只取上層血漿檢測。這種低級錯誤,連實習生都不會犯吧?
最離譜的是,這幫人檢測完還想方設法逃避責任、阻礙調查。
整個事件的脈絡其實很清晰:幼兒園為了讓食物更好看,廚師網購了工業顏料往面食里加。黃色顏料鉛含量209890.63mg/kg,做出來的玉米卷腸包鉛含量1340mg/kg,三色紅棗發糕1052mg/kg。按國家標準,食品鉛含量不能超過0.5mg/kg,這是超標2000多倍啊!
更可怕的是,從2024年5月到案發,平均每月6次給孩子們吃。247名幼兒血鉛異常,28名教職工也中招。
但你知道最魔幻的是什么嗎?
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從2024年5月到2025年6月,陸續檢出7名幼兒血鉛異常,最高的440.14μg/L。同一個幼兒園接連7個孩子血鉛超標,醫院居然沒有任何警覺,沒有系統分析,更沒有提醒幼兒園。
其中2名幼兒的檢驗報告還被違規修改了,一個從292.37改成42.37,另一個從440.14改成103。
這是在干什么?掩耳盜鈴嗎?
調查組一查,發現這家醫院此前就有違規修改血鉛數據的問題。管理混亂到什么程度?該復檢的不復檢,直接改數據。這哪是醫院,這是數據美容院吧?
整個事件最讓人憤怒的是各個環節的失職:
教育局明知幼兒園沒有辦學許可證,裝瞎;近兩年對民辦幼兒園食品安全不安排、不培訓、不檢查。主抓學前教育的干部還涉嫌接受利益輸送。
市場監管局每季度的檢查流于形式,監管人員收了購物卡就放棄職守。教育局長、市場監管局長涉嫌受賄。
這就是我們的基層治理現狀——平時一團和氣,出事一地雞毛。
更諷刺的是什么?調查組專家圍繞幼兒園周邊環境采集了一堆樣品,空氣、水、土壤全測了個遍,結果全部達標。轉運站、鉛鋅礦、2006年鉛中毒事件的原址,查了個底朝天,也都沒問題。
折騰這么大一圈,污染源就是廚房里那幾包網購的顏料。6.12元100克的黃色顏料,6.88元100克的綠色顏料。為了省這點錢,247個孩子遭罪。
你說這是貧窮限制了想象力?不是。調查發現幼兒園之前買過天然果蔬粉,5.04元100克,比顏料還便宜。但他們覺得顏料顏色更鮮亮,就選了顏料。
園長朱某琳的想法很“樸素”——通過增強食品色澤度來吸引幼兒和家長。
這種扭曲的教育觀念背后,是整個社會的病態審美。家長看重外表,幼兒園就在外表上下功夫。至于食品安全?那是看不見的,不重要。
現在省里成立調查組,10名官員被立案問責,從省衛生健康委到市委書記、市長,一鍋端。看起來處理很嚴厲,但這種事后的雷霆手段,能挽回孩子們的健康嗎?
每次出現重大輿情,都要省里甚至中央介入才能查清真相。這不僅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更是對公共信任的反復消耗。老百姓的信任就像銀行賬戶,你一次次透支,總有破產的一天。
基層治理的潰敗,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始于一頓飯局,一個紅包,一次睜只眼閉只眼的檢查。當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稱兄道弟,當醫院可以隨意修改檢驗數據,當教育部門對無證辦學視而不見,崩塌就是遲早的事。
這次是幼兒園,下次呢?
甘肅省委省政府在通報最后說要“舉一反三”,要“堅決防止類似問題發生”。這話我們聽過太多次了。問題是,舉一能不能真的反三?防止能不能真的堅決?
247個血鉛異常的孩子,是這個事件最無辜的受害者。他們的健康,能完全恢復嗎?沒人敢打包票。而那些逃過這一劫的孩子,誰能保證他們明天不會遇到下一個“褐石培心”?
最糟糕的或許不是這起事件本身,而是它折射出的系統性問題——如果當所有的防線都形同虛設,那么災難就成了必然。
這才是最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