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遷怒普京:50天最后通牒,100%關稅威脅,1國來攪渾水
俄烏遲遲不停火,特朗普忍不了了,再給普京50天時間,要是還不停火就等著加收100%關稅,一國立刻出來蹚渾水,還要連累中國?
特朗普上臺快200天了,但俄烏不僅沒有停火,反倒是越打越激烈。為了促進雙方和談,特朗普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普京和澤連斯基誰也不讓著誰,就是要打。這可把特朗普氣得夠嗆,于是他在7月14日會見上門拜訪的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對外放了一顆大炸彈,也就是他所謂的”涉俄重大聲明”。
這份聲明內容主要有兩條:
其一,如果俄烏不在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所有俄羅斯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征100%的關稅,同時還要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收次級關稅。
其二,宣布了“武裝烏克蘭新計劃”。一句話總結,就是美國將恢復向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在內的美制武器將重新進入烏克蘭戰場,但關鍵點是,這個錢得北約來掏。呂特也當眾表態,如荷蘭、德國、加拿大均有意加入這個計劃。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俄烏沖突其實并沒有因為美國的抽身而降低熱度,反倒是因為歐洲國家極度缺乏安全感,使它對烏克蘭的支持持續到了現在。那么,特朗普在這個時候宣布對烏援助,同時宣布對俄羅斯的“最后通牒”最終想要達成什么目的,又能達成什么樣的效果呢?
首先,他需要做出一個姿態,維護自己在國內外“和平使者”的形象。這份聲明,其實就是特朗普前一個階段調停俄烏沖突失敗后的補救措施。沒辦法,他本來想通過撤走對烏援助,讓烏克蘭和歐洲不得不接受自己與俄羅斯主導的調停。
沒想到不僅歐洲沒有放棄繼續對烏支持,烏克蘭也對俄羅斯縱深進行多次襲擊,即便是遠在西伯利亞的軍事基地都沒有逃脫打擊。而俄羅斯這邊普京同樣沒有打算停火的樣子,綜合西方媒體消息,俄軍已經發動夏季攻勢,在哈爾科夫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發起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已經不能從俄羅斯這邊打開突破口,因為他沒辦法勸普京收手。所以,干脆換個方向,恢復對烏克蘭的支持,以求維持自己的“調停者”的形象。
其次,是對俄“極限施壓”,迫使俄羅斯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再不濟也是對俄羅斯底線的又一次試探。還是那句話,由于特朗普奉行的“美國優先”策略,他不會輕易讓美國再度陷入俄烏沖突這個泥潭。所以這套組合拳最后要達成的目的,大概率還是促使俄羅斯進行第三輪和談,盡快達成停火協議。
其三,是再從烏克蘭危機中拿到一筆好處,尤其是給美國軍工復合體送一波福利。俗話說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在美國,以雷神、波音等為主的軍工復合體是任何一位總統都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烏克蘭危機期間,美國軍工復合體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截止2 0 2 4年9月,35個美國聯邦州共獲得了417億美元的合同。也就是說烏克蘭危機能養活很多美國的軍工企業和工人。
偏偏在前段時間,因為特朗普的對烏策略,讓他們失去了一筆高額“外快”。而特朗普現在在國內遇到了重重問題,急需要獲得更多資本的支持,尤其是在和馬斯克鬧出矛盾之后。所以,給烏克蘭援助,然后讓歐洲和加拿大掏錢,借花獻佛,做個順水人情。
當然,還有其四,即配合自己的關稅政策,找一個更好的借口向中國等與俄羅斯有正常貿易往來的國家征稅。說到底,以美俄兩國現在的貿易規模,就算加征了100%的關稅也薅不下多少羊毛。但是以這個為借口,向中國等國家加稅,在特朗普的邏輯中,也算是合乎情理,且師出有名。
不得不說,特朗普打得一手好算盤,一封聲明,一個計劃,不僅拿到了實際好處,還能得到歐洲的好感。只不過好算盤,未必有好結果。先說俄烏,50天的“關口期”所反映的是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無力;即使50天到了,普京仍舊不肯停火,到時候又該如何?真的加收100%關稅,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對中國、印度等從俄羅斯購買大量石油的國家加征關稅,無非就是滿足特朗普的賺錢愿望,甚至還會使得現在的貿易局勢更加惡劣。
回到俄烏戰場,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明確說了,即使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也需要數月時間才能運抵烏克蘭戰場。而俄軍還在向前推進,到時候戰事的結果可能更加不如歐洲之意。
這中間,可能就美國軍工復合體賺了錢,特朗普賺了名,但烏克蘭落得一場空。
簡而言之,一個大概率的結果是,歐洲錢花了、烏克蘭人沒了,但最后的停火依舊沒能達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