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希望大家都有一個愉快的暑假。幾天前,張法忠老師向大家推薦了22部電影。一天一部電影,其實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從今天開始,我們也向大家推薦一部自己認為喜歡的電影。今天推薦的是馮小剛導演《集結號》。
這部電影有我喜歡的點,也有我不喜歡的地方。喜歡的地方是,《集結號》是一部感人的故事。不玩花活,用極為樸實的方式敘述一個故事。不喜歡的地方,電影中段故事部分,色調太像《太陽旗飄飄》。也許是本人敏感。雖然有很多細節被很多軍迷錘爛,《集結號》依然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這部電影展示了非常多的單兵武器,幾段戰斗場面也是相當真實。
今天咱們講講步兵支援火力“迫擊炮”,只要是戰爭題材電影就能見到各類迫擊炮。多數是小口徑,提供反步兵或是反坦克使用。
這種看似構造簡單、卻極具殺傷力的武器,甚至連對軍事毫無興趣的人也多少有所耳聞。然而,只有最細心的觀眾才會注意到,迫擊炮彈的尾部經常纏著一些奇怪的“布袋”(多數是蘇系,比較粗糙,類似手工制造布袋)。顯然,那些東西不是隨便綁上去的。那么,這種看似怪異的士兵“自創行為”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迫擊炮采用的是拋射式發射藥包。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迫擊炮一直是戰場上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火力支援武器之一。它的簡便性與高效性,使得這種武器無論在防御還是進攻中都不可或缺。因此,迫擊炮炮組以及配套使用的迫擊炮彈,成為了各類戰地紀實影像中的常客。從20世紀下半葉直至今日,幾乎沒有一場武裝沖突會不使用這種“臼炮的后代”。在許多照片和視頻中,可以看到一些迫擊炮彈的尾部綁著某種神秘的“布包”。而且不同的紀錄片中,這些“布包”的數量可能相差甚遠,甚至有些畫面中完全沒有。
這些神秘的“布包”其實是附加藥包。
在俄語使用傳統中,這些神秘的“布袋”被稱為“附加藥包”。本質上,它們是一種附加的發射藥包,能讓迫擊炮的射程變得更遠。
在開火瞬間,迫擊炮彈通過火藥氣體的推動從炮管中射出。而這些氣體正是由炮彈尾部內置的拋射式發射藥包燃燒所產生的。不過,單個發射藥包的威力有限,釋放出的火藥氣體不多,導致炮彈飛行速度較低,射程自然就近。
使用所謂的附加藥包,就能在發射時釋放出更多的火藥氣體。火藥氣體越多,炮管內壓力越大;壓力越大,炮彈的初速也就越高;初速越高,射程也就更遠。因此,通過添加或移除這些附加藥包,炮組人員就可以調節迫擊炮的射程。
它們能讓迫擊炮打得更遠。
盡管這些“附加藥包”的外觀看起來十分“原始”(僅限于蘇系),但讀者可不要被它的簡陋外形所誤導。這可不是士兵們隨便想出來的“自制”辦法。迫擊炮的附加藥包是由工廠統一制造的,并且是按照編制正式配發給迫擊炮彈使用的。通常這些白色小袋是用棉布或絲綢縫制而成的。每一個袋子中裝有經過精確計量的推進火藥或其他炸藥。在未使用前,這些火藥束都密封保存在防潮的聚乙烯袋中。
安裝時,這些附加藥包被盡可能地綁在迫擊炮彈尾部靠近穩定器的位置,正好是那里設有幾個點火孔(火焰孔)。所需附加藥包的數量由炮組人員根據彈道計算結果確定。而其最大可綁數量,則受到迫擊炮武器本身的技術參數限制。如果綁得過多,就有可能造成迫擊炮管爆裂的危險。
這些附加藥包是工廠正規生產的產品。
射擊性能的改變不僅與附加藥包的數量有關,也與迫擊炮型號和所用彈種有關。但無論如何,使用火藥束都能顯著提升射程。
以120毫米高爆破片迫擊炮彈ОФ-843為例:
- 不加任何附加藥包時,初速不超過100 米/秒
- 加 1 個火藥束,初速提升至119 米/秒
- 加 2 個,提升至161 米/秒
- 加 3 個,可達191 米/秒
- 加 4 個,達221 米/秒
- 加 5 個,為247 米/秒
- 最多可加 6 個,此時初速可達272 米/秒
最終可以看到,初速幾乎提高了三倍,大大增強了炮彈的打擊效率。也就是說,通過調節迫擊炮的射角、選擇彈藥類型、加裝附加藥包,炮組就可以靈活地將120毫米迫擊炮的射程從最短460米調整到最遠7100米。
感謝收看本頻道編譯的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