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關注懷化
懷化以“生態+康養+文化”為核心,推出立體式避暑康養新體驗
——五溪大地山水怡人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暢 盧嘉俊
赤腳踩過苔蘚,鼻腔充盈松針清香,耳畔是山雀的啁啾……
盛夏時節,在海拔1078米處的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奇松嶺,來自湘潭的蔣明翰正進行“五感喚醒”康養療程。“這里是全國森林康養基地、中藥養生基地和避暑度假勝地,待了3天,我的夜間淺睡眠時間就減少了23分鐘。”他打開智能手環,向記者分享。
從森林徒步到富硒水果采摘,從藥膳品鑒到中醫養生體驗,懷化跳出傳統觀光游模式,以“生態+康養+文化”為核心,推出立體式避暑康養新體驗。入夏以來,選擇到五溪大地懷化“躲熱”的游客,已超百萬人次。
“生態資本”厚實,夏日經濟“料”足
當城市在熱浪中“喘息”時,地處武陵山、雪峰山之間的懷化,卻吸引一批批游客慕名前來,享受山水之樂、清涼之旅。
沅陵借母溪景區。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懷化文旅局提供
穿林溯溪,是今夏懷化旅游市場的一匹“黑馬”。鏡頭向北,有著“湖南九寨溝”美譽的沅陵借母溪,溪水潺潺、古樹參天,來自重慶的游客在此結伴,溯溪、探洞、攀巖,野趣十足。相隔200余公里的芷江三道坑,山巒疊嶂、溪澗跌宕,徒步愛好者集聚于此,開啟尋瀑之旅。
芷江三道坑原始生態旅游區
在鶴城區黃巖生態旅游區,則是另一番景象。懸掛在峭壁之上的“天空之眼”觀景臺,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放眼望去,云霧繚繞,綠野茫茫,清爽、養眼!”來自廣東的王敏一邊拍照一邊贊嘆。該景區負責人介紹,玻璃水滑道、探秘鐘鼓洞等避暑項目今夏大受歡迎,周末游客接待量屢創新高。
通道龍底生態漂流
鏡頭向南,通道龍底生態漂流是年輕游客的最愛。28彎、48灘的刺激漂流體驗,讓人全程腎上腺素飆升。“體驗感強,比單純看風景有意思多了。”剛體驗完漂流的大學生徐心怡意猶未盡。景區統計數據顯示,漂流月游客接待量突破1.6萬人次,帶動周邊民宿、餐飲等產業同步增長。
避暑“玩料”十足,源于懷化厚實的“生態資本”。
游客在溆浦縣思蒙景區避暑康養 盧嘉俊攝
作為我省西部生態屏障,懷化森林覆蓋率達71%,2024年全年優良天氣達355天,為全國九大生態良好區域之一。
位于洪江市的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坪山塘景區 梁孝亮 向穎如 攝
“城市里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為200個左右,我們這里每立方厘米超2萬個,局部地區高達8萬個!”位于洪江市的雪峰山森林公園,講解員楊雪琴正向游客介紹。這片總面積935公頃的綠色寶庫,夏季平均氣溫僅22℃,今夏日均接待游客量較去年增長19.57%。
游客在麻陽霞飛云果園采摘黃桃
鏡頭轉向“世界長壽鄉”麻陽,好山好水育好果,這里擁有富硒土地500多平方公里,水中硒的含量為每升0.007毫克,高出全國背景值50%,黃桃、獼猴桃等20多種富硒水果在此生長。
“甜!好吃!”麻陽霞飛云果園,來自湖北的游客段夢潔在高山果園摘下黃桃后,咬破果肉,驚喜滿滿。
該果園負責人譚霞介紹,除富硒水果采摘,當地推出民歌音樂會、鄉村T臺秀等活動,帶動水果經濟附加值提升近30%,“以前,客人常常拍個照就走。現在,他們選擇住下來,與當地老人一起唱苗歌、演花燈戲。”
“我們堅守生態保護紅線,避免過度開發,確保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懷化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負責人金建平說,今年,全市避暑康養呈現游客數量、停留時間、消費金額齊增的特點。
在懷化領略民族特色
上半年,懷化累計接待游客3173.0萬人次,實現游客總花費298.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72%、11.43%,增速均高于全省均值。
舌尖有藥香,康養旅居有新“玩法”
獲得游客青睞,僅靠良好生態,還遠遠不夠。不少選擇來懷化度假的游客認為,這里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情感鏈接與文化認同,是吸引他們的“法寶”。
懷仁五調康養園 周紫云攝
“黃芪燉土雞的香氣里藏著《本草綱目》的智慧。”在武陵山片區規模最大的醫養結合示范型康養項目——懷仁五調康養園,廚師長揭開砂鍋的瞬間,藥材與食材的馥郁頓時盈滿廳堂。
這座“醫養結合”的現代康養綜合體,每天要接待數10位專程來體驗藥膳的游客。北京游客陳慧英的血糖監測儀顯示,經歷多天以黃芪燉土雞取代快餐、以茯苓靈芝茶取代奶茶等食療后,指標曲線趨于平緩。
靖州排牙山露營基地
藥膳的醇香尚未散去,“中醫藥+文旅”的樂章已然奏響。在靖州,清晨的排牙山森林公園被薄霧輕籠,35名身著練功服的銀發老人,隨著太極拳音樂舒展身姿。這支“康養旅居團”的行程表上,還有茯苓呼吸包制作、苗侗藥浴體驗。
懷化素有“中國道地藥材之鄉”美譽。該市將2340種中藥材轉化為舌尖上的養生“密碼”,推出石斛鐵鍋鵝、黃精鴨、天麻魚頭豆腐湯、百合小米粥等142道“懷味藥膳”;打造8條省級中醫藥康養旅游精品線路,培育6家省級中醫藥康養旅游示范體驗基地。藥食、藥旅聯動,讓千年藥香成為游客追尋的人間煙火。
游客在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納涼
“懷化,懂我們。”來自廣東的退休教師李素琴說,懷化將中醫藥養生保健與文旅融合,這種新玩法,讓游客不僅在“游”中“養”、在“養”中“游”,還能學習中醫藥文化、感受新的生活方式,“我們更愿意為這種體驗買單。”
懷化2025年傳統龍舟賽 胡浩 攝
與“休憩式康養”不同,懷化還利用當地豐富的非遺資源與民俗文化,打造沅江龍舟競渡、農耕文化體驗等“運動式康養”體驗,吸引游客找到契合自己的健康韻律。
學生在洪江市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開展農耕實踐 楊敏佳攝
分苗、插秧、調整間距……7月初,百余名學生追尋袁隆平院士的足跡,來到洪江市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開啟暑期農耕實踐之旅。大家脫下鞋襪,挽起褲腳,赤腳踏入水田,體驗插秧、蔬菜種植等農事。“感受了農耕文化的魅力,更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這種感悟是書本里學不到的。”學生楊子淇說。
從單一的觀光消費,到針對不同年齡段打造的沉浸式體驗,懷化不斷更新避暑康養“玩法”。
溆浦楓香瑤寨無邊泳池
隨著第五屆省旅發大會臨近,懷化的“康養藍圖”愈發清晰:全市旅游康養項目投資為28.55億元,涵蓋溫泉康養、特色民宿、醫藥基地等多元業態,一條立體化避暑康養產業鏈正在孕育。在這座“懂你的城市”,一方山水不再只是風景,而是康養生活的新底色。
原載于《湖南日報》2025年7月21日頭版頭條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