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破”和“變”,與法治的“立”和“穩”,只有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通過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能夠在相關區域甚至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是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的體現,有利于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以和為貴”開展調解,在解決商事爭議特別是國際商事爭議中,具有高效便捷、成本較低等優勢。
今年4月,司法部賦碼“001”號商事調解組織落戶上海,上海東方國際商事調解院成為全國首家在司法行政機關登記的商事調解組織。為進一步深化商事調解制度改革,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商事調解規定》,在探索建立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商事調解制度規則中邁出重要一步。
能在落實中央改革試點任務中大膽探索,上海的一個法寶就是用好浦東新區地方立法權,以立法保障改革深入推進。2023年立法法修改,將體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果的浦東新區法規、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作為新時代地方立法的新實踐新發展,在立法法中予以確認。在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的前提下,按照“不抵觸”原則,對國家尚未立法的事項,特別是對改革開放中遇到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通過地方立法先行先試、積累經驗,讓制度創新的探索有了立法的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改革的“破”和“變”,與法治的“立”和“穩”,只有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耕好改革“試驗田”,需要把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和在改革進程中完善法治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好立法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穩定器”作用。
立法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確保改革于法有據,改革創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就更有底氣。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迅猛,如何給它設置“紅綠燈”?一些地區聚焦這一戰略性新興業態,通過地方立法給予產業發展空間和成長保障,為解決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治理問題提供法律依據,加速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先行先試經過依法授權,將不斷增強排除干擾、打破壁壘的改革穿透力。
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舉措和經驗,也應及時上升為法律法規。早在2018年,浙江嘉興便創新提出行政檢查要“綜合查一次”,盡可能地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歷經6年探索實踐,去年《嘉興市綜合查一次若干規定》出臺,改革經驗上升為法規制度。通過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能夠在相關區域甚至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是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的體現,有利于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我國地方立法在實踐中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有的地方也曾出現過違背上位法規定、立法“放水”等問題。耕好改革“試驗田”,立法工作除了要做好“加法”,還要做好“減法”。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現行法律法規,能修改的則及時修改,宜廢止的則及時廢止。防止不合時宜的法規條款束縛改革步伐、遲滯改革進程,有助于增強改革決心、排除改革阻力、鞏固改革成果。
法者,治之端也。地方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立法工作,既要落實落細上位法的規定,也要能夠突出地方特色、積累改革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牢牢把握地方立法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的功能定位,讓改革發展始終行進在法治軌道上,方能保證制定修改的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真正以高質量立法服務和保障改革發展。(張璁)
來源: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