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界面新聞報道,中國駐日本使館針對日方剛出爐的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作出回應,直言其“延續錯誤定位,干涉中國內政”。中方連日來通過多部門密集發聲,將這份白皮書的本質與危害掰開揉碎講清楚。人民日報敲響“鐘聲”,石破茂野心藏不住了。
日本這份新版白皮書,開篇就把中國定性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翻開內容,從涉臺問題到釣魚島、南海,幾乎所有中國核心關切的議題都被扣上“威脅”帽子。更離譜的是,它不僅炒作“中國軍事活動異常”,還把中俄正常軍事合作曲解為“對日示威”,甚至連中國軍機在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合法飛行,都被強行定義為“改變現狀的灰色地帶事態”。
石破茂(資料圖)
這些說法聽著唬人,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軍機在公海活動完全符合國際法,反倒是日本自己這些年不斷增加防衛預算、放寬武器出口限制,甚至琢磨著修改“專守防衛”原則,哪有資格對他國正常軍事動作指手畫腳?
中方這次沒留情面。中國駐日使館直接點明,白皮書內容“違反中日政治文件精神”;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說得直白,日本這是“為松綁軍事限制找借口”,一邊渲染威脅,一邊拼湊軍事“小圈子”搞陣營對抗。
白皮書里最危險的信號,是日本對“反擊能力”的重新定義。名義上說是“自衛權延伸”,實際操作中卻把“防守”和“先動手”的界限模糊了——防衛大臣甚至公開說,要是敵方導彈快發射了,日本能提前動手。這種說法,連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都看不下去,暗諷這是“給先發制人穿合法外衣”。所謂“反擊”,本應是受到攻擊后的必要回應,現在倒好,變成“我覺得你要打我了,我就能先打你”,這不是典型的“進攻性”邏輯是什么?
石破茂(資料圖)
支撐這種“進攻性”邏輯的,是日本不斷膨脹的軍費。2025年國防預算飆升,占GDP比例2%,超過俄羅斯躍居世界第三。這么多錢砸進軍備,說是“防衛”,不如說是“備戰”。畢竟,一個總把“安全”掛在嘴邊的國家,真正該做的不是擴軍,而是反思歷史、尊重鄰國關切。
日本為啥這時候急著出這么一份挑釁的白皮書?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石破茂政府的“政治賭局”。一方面,日本國內麻煩不斷:通脹高企,大米等日用品價格飛漲,民眾生活壓力大;執政聯盟支持率跌破25%,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眼看要“翻車”。石破茂急需找個“安全牌”,把公眾注意力從經濟困境轉移到“外部威脅”上,靠炒作“中國威脅”給自己貼“強人領袖”標簽。另一方面,日本在和美國打貿易戰,大米等農產品關稅談判卡殼,特朗普還放話8月1日起要對日本加征25%關稅。這時候拋出“中國牌”,明擺著是給美國遞“投名狀”,想靠迎合美方戰略換點貿易談判的讓步。
可現實很諷刺。此前,石破茂還在白宮和特朗普握手,被稱為“最親美首相”;現在倒好,成了首個收到特朗普“關稅警告信”的人。所謂“盟友”,不過是利益交換的工具。日本以為抱緊美國大腿能解決問題,卻忘了美國從來只講利益,哪會真為日本“兜底”?
石破茂(資料圖)
中方的警告很明確:日本必須停止炒作“中國威脅”,停止借臺灣問題生事,更別想把臺海議題當“安全理由”。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容不得任何外來干涉。
任何試圖挑戰中國主權、破壞地區和平的行徑,最終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日本若真想維護安全,就該少點“軍事松綁”的算計,多點對歷史的敬畏;少點“中國威脅”的炒作,多點對鄰國的尊重。畢竟,東亞要的是和平發展,不是陣營對抗;要的是合作共贏,不是零和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