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年來,陜西將科技賦能智慧監管作為推進生態環境執法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取得了顯著成效。
搭建非現場執法平臺提升精準監管能力。陜西整合國家、省、市三級與環境執法相關的24個信息化系統,打通各個系統的底層污染因子數據庫,搭建了升級版的全省非現場信息化執法平臺。新平臺對全省現有近5萬家排污企業實現了24小時信息化監管,通過AI算法實現污染源企業動態畫像、以紅黃綠三色碼分級管控,實現企業違法線索精準輸出。“從傳統的‘大水漫灌’式現場檢查,轉變為系統精準輸出違法線索,降低了涉企現場檢查頻次,有效提升了執法效能。”陜西省生態環境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說。
建成錨點體系驅動執法數智化轉型。在非現場執法平臺的基礎上,以排污許可證內容為基礎,陜西將重點監管企業的生產設施、治污設施、污染物排放口、在線站房、固危廢倉庫等十大類物理實體,確定為現場執法關鍵“錨點”,通過數據建模,將各個錨點嵌入現有移動執法系統,在錨點之間實現亞米級精準定位導航,輔助執法人員準確到達問題點位,精準發現問題,使現場執法全程可規劃、可記錄、可復現、可評估、可稽查。該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移動執法全要素數字化呈現,改變了以往入企執法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全程陪同的形式,對企業做到了無事不擾。
研發了“VR”執法教學系統。陜西通過搭建高仿真虛擬執法場景,使執法人員在各種模型下反復練習,熟練掌握運用環保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制度,熟悉各場景下的執法流程,提高現場執法能力。(記者 李欣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