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翻臉,居然要流放澤連斯基,給烏克蘭換個總統。
美國知名記者西摩·赫什在7月19日發布消息,說特朗普已經下定決心,要把澤連斯基列入流放名單。如果澤連斯基拒絕,就要動用武力強迫他離開。
雖然特朗普本人并未親口表態,但根據《金融時報》、《旁觀者》這些媒體的報道,特朗普對澤連斯基延長戰線的做法覺得很不滿,有意用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取代他。
按理來說,烏克蘭一個主權國家,總統的任命特朗普無法插手,但美烏實際關系又在那兒擺著,確實增添了很多可信度。
為什么特朗普會突然翻臉?烏克蘭換總統這種事真的可能發生嗎?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矛盾·】——》
其實,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并不融洽,雙方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斷,今年年初,特朗普剛就任不久,兩人就在白宮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當時,澤連斯基滿心期待著能從美國那里爭取到安全保障,畢竟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烏克蘭急需外部強大力量的支持,美國自然成為了澤連斯基眼中的“救命稻草”。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特朗普毫不留情地直接回絕:“美國不會承諾任何具體保護。”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嚴厲指責澤連斯基“拿第三次世界大戰賭博”。這一番話,無疑是在澤連斯基本就焦慮的心上狠狠地插了一刀,也讓美烏關系瞬間降至冰點。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根源。早在2019年,就曾爆發過震驚世界的“特朗普電話門”事件。
當時,有舉報者稱特朗普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一次電話中,企圖施壓澤連斯基調查其政治對手,以達到自己在國內政治斗爭中的目的。這一事件引發了軒然大波,民主黨甚至發起了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
雖然最終特朗普未被定罪,但這一事件無疑讓特朗普對澤連斯基心生芥蒂,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因此變得更加微妙復雜。從那時起,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態度就開始逐漸發生轉變,不再像之前那樣給予相對溫和的支持,而是變得愈發強硬和冷淡。
除了“電話門”事件,在對待俄烏沖突的態度上,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也存在著巨大的分歧。特朗普一直以來都秉持著美國優先的原則,他認為美國在俄烏沖突中投入了過多的資源,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這對于美國來說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
因此,他上臺后一直試圖推動俄烏和談,希望能夠盡快結束這場沖突,減少美國的損失。而澤連斯基則希望能夠借助美國和西方的力量,在俄烏沖突中取得優勢,甚至幻想能夠收復所有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
這種截然不同的立場和目標,使得兩人在諸多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矛盾也隨之不斷激化。
《——【·“換總統”事件爆料·】——》
就在人們對美烏關系的緊張態勢感到擔憂時,美國知名記者西摩?赫什在7月19日發布的一則消息,再次將美烏關系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赫什爆料稱,特朗普已經下定決心,要把澤連斯基列入流放名單,如果澤連斯基拒絕,就要動用武力強迫他離開。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瞬間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強烈震動,各種猜測和分析鋪天蓋地而來。雖然特朗普本人并未親口表態證實這一消息,但根據《金融時報》《旁觀者》等權威媒體的報道,特朗普對澤連斯基延長戰線的做法極為不滿,有意用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取代他。
這些媒體的報道無疑為赫什的爆料增添了幾分可信度,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美烏關系的現狀以及未來走向。
從赫什的爆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幾個關鍵要點,這些要點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特朗普做出這一決定的背后動機。其一,盡管最近特朗普對普京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轉變,但他對澤連斯基的看法卻始終沒有改變,尤其是對澤連斯基身穿軍裝訪問華盛頓一事耿耿于懷,特朗普甚至將這一幕形容為“澤連斯基穿著睡衣來到白宮”,可見他對澤連斯基的這一行為極為反感。
特朗普深知,俄烏沖突持續下去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資源,還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國際危機。因此,他希望通過給俄羅斯施壓,同時更換烏克蘭領導人,來推動俄烏雙方盡快達成和平協議,實現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
其三,澤連斯基似乎已經察覺到了來自特朗普的威脅,所以他在近期對內閣進行了“清洗”,試圖鞏固自己的權力,防止被特朗普“趕下臺”。赫什卻指出,澤連斯基的這種“反抗”可能無濟于事,接下來烏克蘭各地可能會發生政治暴力事件。
華盛頓的意思是“先讓烏克蘭人自行解決”,暫時不會讓中情局插手,不過美國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澤連斯基拒絕離開總統寶座,“他會被武力驅逐”。
澤連斯基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處境的危險,在赫什爆料的第二天,即7月19日,他突然改口表示愿意在下周與俄羅斯談判,并聲稱相關提議已經發給俄方。這一態度的180度大轉變,讓人不禁猜測,澤連斯基是否是在特朗普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做出這樣的妥協。
然而俄羅斯方面對于澤連斯基的這一提議態度卻十分謹慎,克里姆林宮僅稱此為“積極信號”,堅持先由代表團磋商實質條款,而不是立即舉行普京與澤連斯基之間的私人會談。
俄羅斯這樣的態度也不難理解,在經歷了多年的俄烏沖突后,俄羅斯對于烏克蘭的信任已經降至冰點,他們需要通過實質性的談判和條款來確保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不是僅僅憑借澤連斯基的一句話就輕易做出決定。
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看不到停火希望的俄烏沖突讓美國資本無法進入烏克蘭分蛋糕。在商言商,對于貝萊德這樣的資本巨頭來說,沒有利益可圖的項目自然沒有繼續維持下去的必要。
而這一事件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商界對于俄烏沖突的持續以及澤連斯基政府的不滿,他們希望能夠盡快結束沖突,為美國資本進入烏克蘭市場創造條件。
《——【·美烏未來走向·】——》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美烏關系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特朗普“換總統”的想法更是讓這一困境雪上加霜。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總統的任命本應由烏克蘭人民自己決定,但現實情況卻是,美國在烏克蘭的政治事務中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美烏之間的實際關系早已失衡。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在軍事、經濟等方面嚴重依賴美國和西方的援助,這使得美國有了干涉烏克蘭內政的“底氣”。而澤連斯基政府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對美國的一些要求妥協。
但隨著沖突的持續,雙方在諸多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矛盾也逐漸公開化,今后局勢更加的復雜。
參考資料:勸和變武裝,特朗普對待烏克蘭,為何變臉這么快?
若特朗普決定,澤連斯基可能會被流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