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市場每天人流量高達8萬至10萬人次。
旅居客“一站式”輕松實現“云南風味自由”。
市場內井然有序。
數千種商品讓人目不暇接。
公平秤隨處可見。
“實惠”與“新鮮”是五里多農博廣場的招牌。
在昆明官渡區的市井深處,五里多農博廣場如一扇窗,讓旅居客一窺昆明生活的鮮活模樣。這里的前身是原東站農貿市場,2016年搬到民航路后換了新名,卻沒丟人氣旺、價格實惠的老底子。經過多年口碑積累,五里多農博廣場已成為昆明人耳熟能詳的農貿市場之一,如今更成了年輕人和旅居客爭相“打卡”的“寶藏菜籃”。
天剛蒙蒙亮,市場里便熱鬧起來。作為購物的主力軍,銀發族拖著買菜車、提著菜籃,延續著“趕早買鮮”的習慣,慢悠悠地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挑一挑帶露水的黃瓜,問一問剛到的菌子價格,和相熟的攤主嘮兩句家常,討價還價之間滿是生活的閑適與愜意。這兩年市場火了,年輕人也愛往這兒跑,舉著手機在人群里找“新鮮”,網紅鮮花醋、沒見過的野菜、剛出爐滋滋冒油的烤鴨等,都成了鏡頭里的主角。工作日,市場每天的人流量約有4萬人次,到了節假日更是高達8萬至10萬人次。
走進超2萬平方米的市場里,數千種商品讓人目不暇接。從田間直供的新鮮野菜到備受追捧的網紅伴手禮,從時令生鮮到超市百貨,從色彩繽紛的果蔬到種類齊全的藥材,還有小鍋米線、燒豆腐等勾人味蕾的云南美食,讓旅居客“一站式”輕松實現“云南風味自由”。
“實惠”與“新鮮”是五里多農博廣場的招牌。許多商戶從田間地頭直接拉貨,頭茬交易就在這里進行,新鮮直供的生鮮果蔬既綠色健康,價格也十分親民。五里多農博廣場有關負責人周女士介紹:“市場內不少商戶是從原東站農貿市場整體搬遷而來,其中許多商戶自家擁有種植基地,可實現農產品源頭直供。同時,這些商戶大多專注于少量經營品類,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既能降低運營成本,又能保障菜品新鮮,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p>
近年來,市場持續深化精細化管理,依托運營數據和消費者需求動態優化業態,并通過定向招商補充稀缺品類。目前,市場內1000多個攤位與商鋪分類清晰,青菜蘿卜、雞鴨魚肉、油鹽醬醋、鹵味小吃等各類商品一應俱全,無論是注重性價比的銀發族,還是熱衷嘗鮮的年輕人,都能找到所需之物,滿載而歸。
有疑問,便民服務點能解惑;帶了寵物,有專門的地方寄存;走累了,隨處能歇腳;買完東西想核實重量,公平秤隨處可見……這些藏在細節里的貼心,讓人愿意常來。作為全市首家實現“瓶改管”的市場,“標準化、清潔化、智慧化”建設讓環境清爽整潔,隱患少、數據明。市場內的農殘快檢室每日嚴檢,消費者維權服務站隨時待命,從田間到攤位的安全把控,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今年以來,市場啟動提升改造工作,通過統一攤位招牌、美化市場環境、優化新風系統、完善給排水設施、增設消防設備等舉措,全面提升了購物的舒適度與安全性。針對老年顧客占比較高的特點,市場還將圍繞增加便民設施、優化經營業態、提升市場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打造適老化購物場景。”周女士表示,市場還在農貿業務拓展方面持續發力,大力拓展五里多生鮮配送業務,創新推出“蔬菜配送+食堂運營”模式,不斷提升五里多品牌的創效能力。目前,配送網點已覆蓋昆明主城5區,數量突破30個,持續釋放五里多農貿業務潛力。
從“老昆明”愛逛的“寶藏菜籃”,到旅居客必來的“打卡地”,五里多農博廣場始終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用新鮮、實惠與溫情,讓旅居昆明的人們在這里不僅能買到心儀之物、嘗到地道美味,更能觸摸到云南人民的熱情,體驗到獨特的生活方式。未來,這里將不僅是一個買菜的地方,更將成為兼顧不同群體需求、充滿生活氣息的便民地標。(記者王琳報道 本版圖片記者馬海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