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攀升
尤其“偏愛”中青年女性
近日
河南鄭州
一名35歲女子
因頸部不適就醫
竟被查出甲狀腺癌
這一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相關話題也登上了熱搜
圖源社交媒體平臺
據了解
該女子長期處于
精神內耗狀態
不僅習慣性自責、過度思慮
每晚還依賴助眠藥入睡
卻仍頻繁在凌晨驚醒
醫生介紹,長期情緒內耗、失眠會嚴重擾亂內分泌系統,顯著增加甲狀腺癌風險。因此,管理情緒、保證睡眠質量對預防疾病至關重要。
注意!
甲狀腺是一個內分泌腺體
容易受激素水平影響
長期不良情緒會干擾內分泌水平
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
同時
壓力會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
進一步造成
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增加相關疾病風險
專家解答:精神內耗與患癌的關聯
甲狀腺癌的發病機制:
專家表示,甲狀腺癌發生的確切機制仍不十分清楚,但現有研究表明與性別、放射史、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等有關。而敏感、猜忌、緊張等情緒內耗容易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和機體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體內各項生理功能失調而引發癌癥。
有研究發現,經常感到有壓力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危險性是壓力較小者的2.127 倍;愛生悶氣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危險性是不愛生悶氣者的3.429 倍。換句話說,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減壓,生活不易要學會放過自己。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癌癥報告,2000~2016年間,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上漲,16年間增長了20倍,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第七位的常見癌種。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在女性上升發病趨勢中位居前列。
2012 年至 2016 年青少年和青壯年主要癌癥類型的病例分布(%)
甲狀腺癌如何自檢?
醫生提醒:90%的甲狀腺癌發展緩慢,屬于‘懶癌’,但仍有10%~15%屬于高危類型,如果一直不管,也可能轉移至淋巴結甚至肺部。
甲狀腺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患者也可能無任何不適,所以臨床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甲狀腺癌尤顯重要,而“自檢+彩超篩查”是首選手段。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先自檢:首先脖子后仰抬高,對著鏡子看甲狀腺是否腫大,兩側是否對稱;其次做吞咽動作的同時,從上往下,再從下往上摸一摸脖子,看看能否摸到凸出的小包塊。如果摸到有包塊,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醫生強調,彩超篩查是發現甲狀腺癌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早期甲狀腺癌經過規范化治療效果佳,而久拖不治往往容易出現淋巴結轉移甚至遠處轉移,影響治療效果。所以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這些好習慣 可以保護你的甲狀腺
· 每天早睡
晚上11點前睡覺,堅持每天早睡能促進身體的正常代謝,有助于內分泌穩定。
· 及時調節情緒
情緒和甲狀腺有密切關系,人如果總是生氣、情緒不暢,很容易影響到甲狀腺功能,誘發甲狀腺結節。
· 飲食有節
飲食健康且規律,尤其是適量攝入含碘豐富的食物。
·經常運動
運動對于甲狀腺健康很重要,經常鍛煉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率。
· 定期體檢
大部分甲狀腺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體檢可以讓我們及時了解甲狀腺是否健康。
· 不接觸輻射
長期接觸輻射會損傷甲狀腺細胞,甚至可能導致甲狀腺癌。
醫生提醒
目前臨床數據顯示,甲狀腺癌只要及時就醫、科學治療,大部分都預后良好,僅部分甲狀腺癌患者會進展至晚期。
針對有人擔心“甲狀腺結節變成癌”,醫生建議——
?BI-RADS分類系統是超聲最常見的分類體系,對于4類(4A、4B、4C)和5類的腫瘤有必要行細針穿刺活檢。
?目前,細針穿刺活檢是術前定性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最高的辦法,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并幫助確定恰當的手術方案。
?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預后良好,治療目標是改善總生存期,降低復發率和轉移風險,準確腫瘤分期和危險分層,最大限度地減少與治療相關的并發癥和過度治療。
來源:生命時報、科普中國、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大參考》欄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游新聞(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非商業用途,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