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手機市場,大屏旗艦們卷得飛起,各家都在比拼誰的屏幕更大,性能更強。
為了塞進更大的電池,各家中端主力機的機身寬度都在往80mm以上沖刺;為了塞進更好的主攝,含相機模組的機身厚度基本就做不到15mm以下;小屏機子確實多了,唯獨重量始終是在200g上下徘徊著。
說實話,這樣的產品,看久了真的會有點審美疲勞。
所以當我看到外媒報道,某國產廠商居然在海外推出了一款超奇葩的卡片手機時,你應該能感受到我興奮的心情吧。
(圖源:iKKO)
據外媒Notebookcheck報道,以HiFi音頻設備和創新AI耳機聞名的國產廠商iKKO,在海外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正式發布了自家的首款手機——iKKO Mind One AI,該機主打迷你外觀,整合AI助手,攝像頭可以實現前后翻轉,甚至還能安裝全鍵盤保護殼。
這么另類的產品,好用不好用那真的只有上手后才知道,但不管怎么說,相比現在這群一天到晚想著卷拍照、卷輕薄、卷性能、卷價格的主流手機大廠——
這款產品至少聽起來還蠻有意思的。
縫合怪,還是新物種?
在開始之前,還是照例先給大伙介紹一下iKKO這家廠商吧。
iKKO是一家來自香港的公司,最初以其在HiFi圈內頗有口碑的入耳式耳機和便攜解碼器(俗稱“小尾巴”)而聞名。他們家的產品,向來以不俗的音質和時常有些超前的設計理念為賣點,而在2024年推出內置ChatGPT的ActiveBuds AI耳機后,他們更是點亮了AI科技樹,開始在“AI+硬件”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圖源:iKKO)
到了iKKO Mind One AI這款產品上,他們更是將特立獨行發揮到了極致:
不同于如今千篇一律的細長“玻璃磚”,iKKO Mind One AI是一個近似方形的卡片式設備,長得很像一個精致的卡片夾,整體極簡的線條,也讓它看起來更像一臺專注的HiFi播放器,而非一部傳統的智能手機。
(圖源:iKKO)
而在設計之外,這款手機的第一個看點就是它的大小。
整機尺寸只有86x72mm,厚度8.9mm,配上一塊4.02英寸的方形AMOLED真全面屏,差不多就是巴掌那么大,官網的介紹視頻里有小姐姐拿在手上的示意圖,小小的也很可愛。
放在這個動輒近7英寸屏幕的時代,對習慣了揣著一塊板磚出門的我來說,這種便攜性簡直是一種解放。
(圖源:iKKO)
翻到手機背面,則是一顆非常復古但又很實用的翻轉攝像頭。
不同于當前手機背面復雜的“浴霸式”多攝模組,這顆相機可以實現兩面拍攝,同時滿足前攝和后攝的需求,這使得iKKO Mind One AI得以用上一塊沒有打孔的方形AMOLED真全面屏。
不僅如此,這甚至是一顆1/1.56英寸的索尼傳感器,也就是IMX766類似物。
要知道,直到2025年,好幾家頭部廠商的標準版旗艦依然在采用著IMX766類似物做主攝,搭配上好幾顆素質一般的超廣角/微距鏡頭。這樣看,iKKO Mind One AI的相機配置其實還蠻合理的。
(圖源:iKKO)
而且這意味著自拍也能用上主攝的全部實力,對于愛拍照的人可玩性就很高了。
核心配置上,這款機子配備了8+256GB存儲組合,基本相當于目前常見的最低配手機,至于處理器方面則暫時沒有公布,官方僅有的介紹詞是“同尺寸內的高性能芯片”。
你問我“同尺寸內的高性能芯片”是啥?
考慮到這些體量比較小的廠商很難拿到高通驍龍處理器,再結合今年上半年整個眾籌網站的情況來看,我認為這款產品最可能搭載的就是聯發科的天璣7300。
一個猜想,不一定對。
(圖源:iKKO)
不過在我看來,天璣7300其實也夠用了,iKKO還特地給這臺機子整了個“雙系統”,Android 15和ikko自家的AI OS,前者讓你能像正常手機一樣刷短視頻、玩游戲;后者則是一個深度定制的、無廣告無干擾的系統,專為AI工具、專注學習和高效工作而生。
說白了,就是一個整合了不少AI應用的第三方桌面。
為了這個賣點,iKKO還在Pro版本里內置了免費的全球網絡,可以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需SIM卡或Wi-Fi,直接使用其內置的AI工具,比如AI實時翻譯、AI生成個性化播客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免費網絡僅限內置的AI工具,而且沒有明確標注使用時限。
更夸張的是,官方還為它設計了一個可選配的全鍵盤保護殼。這個保護殼不僅能讓你體驗到類似黑莓的實體按鍵輸入,居然還在殼上集成了一個3.5mm耳機接口和一顆獨立的CS43198 DAC音頻芯片。
好家伙,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做HiFi起家的。
(圖源:iKKO)
要說槽點的話,這玩意只有2200mAh電池。
即便屏幕再小,系統優化再好,面對Android系統這個耗電大戶,這款機子續航表現也著實令人擔憂。
中國“奇葩”數碼產品低調出海
如今回想過來,像iKKO Mind One AI這樣看似“不著調”的產品,在國產廠商的出海歷程中,其實并不少見,像是Kickstarter和Indiegogo等海外眾籌平臺,早已成為國產廠商們測試小眾、創新甚至各種“奇葩”想法的試驗田。
事實上,iKKO自己就深諳此道,早在Mind One AI之前,他們于2024年推出的ActiveBuds AI耳機就是一個成功的先例。
(圖源:iKKO)
這款產品將ChatGPT大模型的能力集成到TWS耳機中,試圖擺脫手機,實現獨立的AI交互、翻譯和音樂生成。
這個在當時看來頗為激進的想法,同樣選擇了在海外平臺首發,并成功吸引了一批對AI硬件充滿熱情的早期用戶,為今天這臺更具野心的AI手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第一批核心粉絲。
而要論將這套“海外眾籌”模式玩得最爐火純青的,莫過于國產Windows掌機這個極度垂直的領域。
在Steam Deck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全球之前,想在巴掌大的設備上暢玩3A級PC大作,幾乎是天方夜譚。
然而,正是GPD、AYANEO等一批深圳廠商,將這個屬于極客的“車庫里的夢想”,通過眾籌平臺一步步變成了現實,也讓這種集成了游戲手柄的超小型Windows電腦成為了市場上的一股新風。
(圖源:GPD)
這種現象的背后,是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巨大差異。
在國內,智能硬件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競爭的焦點往往集中在成本控制、渠道鋪設和規模化營銷上。一個過于小眾、概念超前的產品,很難在性價比和走量的主旋律中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
然而,海外眾籌平臺的用戶生態則截然不同。這里的支持者更像是“天使投資人”和“產品共創者”的結合體,他們不僅愿意為獨特的創意和超前的理念支付溢價,更享受參與一個新產品從概念走向現實的全過程。
正因為眾籌平臺的存在,這些國產“奇葩”們得以繞開傳統渠道的重重壁壘,與全球最挑剔也最富熱情的用戶直接對話,最終將一個極其小眾的品類,硬生生做成了一個繁榮的細分市場,實現了中國制造在創新道路上一次精彩的彎道超車。
市場越來越需要“不同的東西”
坦白講,iKKO Mind One 就不是沖著大眾市場來的。
它壓根沒想做一臺面面俱到的“水桶機”,反倒更像個專為小圈子打造的、新奇有趣的“極客玩具”。
比起大家都在內卷的性能、影像、續航,它反而是一頭扎進了便攜、AI和HiFi音質這幾個點上,在保持手機功能性的基礎上玩出了自己的花樣,看起來起碼比老前輩Rabbit R1要靠譜個五十倍有余。
(圖源:Rabbit)
在千篇一律的手機市場里,能看到這么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個性產品,確實是件挺讓人眼前一亮的事兒。
在我看來,它的目標用戶畫像極其清晰且狹窄:懷念物理全鍵盤和能單手掌握小手機、對音質有較高要求、同時又是對AI新功能充滿好奇的數碼發燒友。這三個圈子的交集,注定它不可能成為大眾市場的寵兒,而是一款服務于極客的“大玩具”。
但如果你恰好是上述畫像的完美重合者,并且有充足的預算來“玩”一臺新設備,考慮到目前只要299美元(折合人民幣2145元)的早鳥價,那么iKKO Mind One AI或許能給你帶來遠超常規手機的新鮮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