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月入3000已經進入中等收入,白巖松反問專家:如果月入3000 就算中等收入,我國中等收入人群已達 4億,為什么好多人都拒絕承認自己已經進入中等收入人群?
“實不相瞞,人們對收入的感知有些偏差, 3000工資非常了不起了,至少在中國,已經不算是貧困人群,妥妥的踏入中等收入的階層了?!?br/>李實專家把大家月入3000的工資這么一說,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但問題在于,關于專家李實的這番話,竟然沒有多少人認可,甚至還認為李實在胡說八道,3000就踏入中等收入了,那為什么他們的生活質量這么低?
專家說月入3000,看完報道的清楚他說的單位是人民幣,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說歐元,要是3000歐元,那確實能夠生活的非常不錯。
但白巖松卻對此非常不理解,在他看來,這是真實的數據弄出來的,能有3000,說明大家還算是這個國家較為出色的一部分,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承認自己就在這個收入區間呢?
3000元很多嗎,如果是對還未出校工作的人人來說,這點錢已經非常高了,要知道平常學生的生活費也就在800到1500左右,就能非常好的生活,無論是吃喝拉撒花銷還是日常用品,偶爾還能出去旅個游,有個1500快去按,說明家里人還是頗為疼愛孩子的。
對剛上班的年輕人來講,3000元也差不多,學校無非就是多了個免費住的地方,找個700、800的出租屋,還有2000多塊錢,交水費電費,每天在外面吃飯,也完全能夠生活的很好,如果自己做菜的話,這3000塊錢,每個月也能攢下來幾百塊錢。
相較于目前的中國各地最低工資2000左右,3000元已經快樂的不要命了,畢竟上海規定的最低工資也才2690,比上海的最低工資還多了300塊錢。
但一旦過了這個坎,組建家庭,或者生孩子,就會發現3000元少的可憐,可能孩子出生做個檢查, 幾千塊錢就沒了,孩子生個小病,百十來塊沒了,有個重感冒,還得花上不少錢。
可放到了年輕人自己不舒服,他們卻往往選擇硬扛,怕醫院真檢查出來點什么東西,又怕沒檢查出來點東西,錢浪費了,害怕自己請假會扣工資,害怕自己醒來,錢包瞬間縮水。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當了家才發現,能有一份穩定的3000元工作,已經是可遇而不可求,不知道有多少實習生還在付費上班,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賦閑在家,找不到工作。
所以說,3000元工資,對平凡的普通人來講,雖然難以接受,但已經相當不錯了,專家李實說的這句話有問題嗎,沒有一點問題,按照國家的整體比例來算,3000元收入區間有4億人,怎么不算中等收入人群呢?
人們反感的是自己收入低嗎,或許有點,更多的是不理解“中等收入人群”這個概念,是因為這跟“中等收入家庭”實在是太像了,像到會讓人懷疑,這兩個是一個概念。
中等收入家庭在大家心中屬于什么概念,不說出入都是高鐵飛機票,但起碼也算得上是家境殷實,不用為了找工作忙的累死累活,兒女的吃喝也完全不成問題,也不用說總是瞻前顧后,不舍得花錢,不舍得給孩子買衣服,家里攢了不少的錢。
實際上呢,中等收入人群3000元附近,每年忙碌在工作崗位中,跟房東交不交房租斗智斗勇,倘若是買了房,甚至連房貸錢都不夠。
這就是人們的認知差距,或者說大家不愿意接受,自己已經努力了這么久,還是只賺到了這么多錢,與其把這個概念宣揚出來,不如當作沒看見。
當然了,中等收入群體也不是什么人隨隨便便都能達到的,要家庭人均收入達到3000以上才行,要是有2個不事生產的孩子,就要求父母雙方人均收入6000,這樣看來,李實教授說的是不是讓大家容易接受了。
信息來源:經濟學家李實再釋“中等收入標準”:是家庭人均年收入,每個人心里中等收入群體門檻不一樣——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