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
就在昨天,7月24日,對于全國期盼養老金調整的退休老同志來說,絕對是個值得載入日歷的日子。
山東、天津、北京、上海這四個重量級省市,不約而同地公布了2025年養老金調整的具體實施細則。
一天之內,四份方案齊齊亮相,這不僅標志著養老金調整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也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今年調整方案的一些新動向和新特點。
第一,錢袋子有松緊:定額、掛鉤普遍下調
仔細研讀這四份新鮮出爐的方案,一個非常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定額調整和掛鉤調整的標準,普遍比去年降低了。
這可以說是今年養老金調整最直觀的變化。
北京:定額調整金額從去年的30元降到了今年的18元,減少了12元。
山東:定額調整標準由32.6元調整為27.3元,下調了5.3元。
上海:定額普漲部分從61元降到了50元,減少了11元。
天津:定額調整由40元變為31元,降低了9元。
不僅定額調整縮水了,與退休人員個人情況緊密相關的掛鉤調整部分,標準也普遍下調。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工齡(繳費年限)價值變化:比如北京,按工齡掛鉤的部分,去年每滿一年增加2.4元,今年降到了1.8元;上海則從每滿一年加1元,降到了0.5元,但設置了7.5元的保底金額。
與養老金水平掛鉤比例下降:北京、天津、上海去年的掛鉤比例都是1% 左右,今年則分別下調:北京具體比例未詳述但明確下降,天津降至0.52%,上海降至0.53%。
這些下調,直接反映了今年全國養老金總體2% 的漲幅(低于去年的3%)在地方細則中的具體體現。錢袋子整體上比去年“緊”了一些。
第二,高齡老伙計更受關照:傾斜力度穩中有升
雖然定額和掛鉤部分普遍下調,但面向高齡退休老同志的傾斜調整,卻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象,力度不僅沒有減弱,在部分省份反而更大了。
這正是今年調整方案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新變化”——政策關懷向特定群體聚焦。
山東:高齡傾斜標準顯著提高!
這是四地中最突出的變化。去年,山東對70-74歲、75-79歲、80歲以上的老人,高齡傾斜分別是10元、15元、20元。
今年政策大變樣:年滿70周歲就能額外增加30元,而且70歲以上每多一歲,每月再多加2元。這意味著,同樣一位75歲的老人,去年可能拿15元,今年就能拿到30元 + 5年*2元 = 40元,漲幅非常可觀。這實實在在地體現了對高齡群體的重點關照。
天津 & 上海:高齡傾斜標準“穩”字當頭。
天津對70-74歲、75-79歲、80歲以上老人的傾斜標準,依然維持在20元、30元、40元,與去年完全一致。上海對在2024年底前滿70歲、75歲、80歲的老人,也分別維持25元、35元、45元的標準不變。在定額和掛鉤“雙降”的大背景下,高齡傾斜能“穩住”,其在整個養老金漲幅中的實際分量和相對比重就變大了,高齡老人獲益的份額自然也就更多了。
北京:門檻低,還有工齡加成。
北京繼續保持了65周歲即可享受高齡傾斜的全國較低門檻(多數省份需70周歲)。雖然其高齡傾斜標準今年略有下降(具體降幅未公布,但小于定額和掛鉤降幅),但它還有一個獨特設計:對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滿3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在享受高齡傾斜的基礎上,還能額外增加5元。這既是對長期貢獻者的肯定,也惠及了眾多早年退休、工齡長但養老金水平可能不高的老同志。
第三,為啥說這是“更照顧”?傾斜背后的暖心賬
可能有的老同志會問:定額和掛鉤都降了,光說高齡傾斜沒降或者漲了,這就算“更照顧”了嗎?
為什么說這體現了“向養老金水平較低群體傾斜”的國家要求呢?
這筆賬得這樣算:
高齡群體普遍養老金起點低:現在七八十歲的老同志,他們退休時(可能十幾二十年前),社會平均工資水平遠低于現在,當時計算養老金的基數本身就低得多。這就好比同樣的種子,撒在貧瘠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地上,收成自然不同。
繳費積累相對不足: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不斷完善的。很多高齡老同志,尤其是企業退休的老工人,實際繳費年限可能并不長,個人賬戶積累的錢也相對少。這使得他們的養老金水平提升起來先天就慢一些。
生活剛性支出更大:年紀越大,看病買藥、護理照料的開銷通常越大,生活成本的壓力也更重。養老金是他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因此,高齡退休人員群體,恰恰是養老金水平相對較低、生活壓力相對較大的一個主要群體。
今年四地的方案,在整體漲幅有限的情況下,通過穩住甚至提高高齡傾斜標準(如山東),或者通過設定較低高齡門檻和工齡獎勵(如北京),實質上是將增長的“蛋糕”更大地切給了這部分更需要關懷的老伙計。 定額和掛鉤的“降”,與高齡傾斜的“穩”或“升”,這一降一穩(升)之間,政策的傾斜性、照顧性就體現出來了。這就是今年調整方案里最值得關注的新變化和新導向。
結尾:風向標已立,溫暖在路上
山東、天津、北京、上海作為率先公布細則的經濟大省和直轄市,它們的方案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風向標意義。
它們清晰地傳遞出2025年養老金調整的核心思路:在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調整的大前提下,優化結構,將有限的增長額度,更精準地向高齡退休人員等養老金基礎相對薄弱、生活需求更為迫切的群體傾斜。
這四地的“打樣”,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后續即將公布方案的其余27個省份,也很可能會遵循類似的調整邏輯,高齡傾斜標準的相對重要性很可能會普遍提升。
廣大退休老同志,特別是年紀較大的老伙計們,可以更加安心地期待自己所在省份的方案。
養老金的這份增長,或許在數字上不如往年“闊氣”,但在“怎么分”上,正在努力體現更多的公平和溫度,努力讓最需要關愛的老伙計們,感受到多一分實實在在的溫暖。這份帶著政策暖意的調整,下周起就將陸續補發到賬,大家稍安勿躁,溫暖關懷已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