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晨報此前報道,湘西永順縣一名王姓男子在水下失聯5日后,被救援隊在水下洞穴橫向百米深處找到,成功生還。
據家屬發布信息,王先生下水時攜帶氧氣瓶,在7月20日凌晨失聯,此后當地縣城警方、救援隊持續搜尋,并向廣西百色特警請求支援,于24日下午將王先生從水底下救出,人平安無事。
圖為搜救現場
7月25日,參與搜尋的湘西曙光救援隊隊長田楊林向瀟湘晨報記者講述了更多救援細節。
在7月20日當天,田楊林和隊員就已獲悉水下約9米處有一洞穴。該洞穴并非縱深向,而是橫向深入岸邊山體。
他們深入60多米后,發現洞口越來越窄,推斷常人應該不會進入,應該會選擇往回退,“他家屬說他自己也知道這個洞,以往還提醒大家注意避開這個洞。”
因而他們先在水域進行廣泛搜尋,然而搜尋近萬平方米都沒有結果。進行種種排查后,他們又重新鎖定該水下洞穴。田楊林和隊員使用水下機器人潛入洞穴近90米深,仍然沒有發現。
百色特警的洞潛隊伍趕到后也先后深入洞內兩次。在第二次,他們模模糊糊聽到好像敲石頭的聲音,便讓外邊發動機關掉仔細聆聽,但又沒有再聽到了。他們深入至130米左右的位置搜尋,仍一無所獲,便折返出洞,然而就在返回至深度100米左右的位置,有了新的發現。
據田楊林講述,從被困男子王先生的視角,自誤入洞穴后,他壓根不知道過去了幾個日夜,期間靠生吃魚類等保持體力。他的運氣很好,發現一個比較高的氣室。然而近幾日其實一直在下雨,氣室的水漲了兩米多深。
在百色特警洞潛人員進來時,他確實敲了石頭,但是沒有得到回應。他也看到洞潛人員從下方經過深入至更深的位置。
眼見氧氣瓶只有百分之四余量,當遇到洞潛人員折回時,他從氣室跳入水中,并一直揮舞保存著電量的手電筒,終于成功被洞潛人員發現。
“那是在往回走的時候發現的,那是他最后一次機會了!”田楊林感嘆道。他稱王先生被就出時精神狀態都很好,整個人沒有大礙。
王姓男子成功獲救
“那是在往回走的時候發現的,那是他最后一次機會了!”田楊林感嘆道。他稱王先生被救出時精神狀態都很好,整個人沒有大礙。
瀟湘晨報記者 吳陳幸子
延伸閱讀
今年2月5日,兩名科考隊隊員在廣西百色市田陽區的一個溶洞內潛水時失聯,后經當地公安、應急、消防、急救等多部門長達69個小時的聯合搜救,最終成功將失聯隊員營救出來。從目前公開的報道和所知資料來看,此次救援創造了國內首例洞穴潛水救援成功案例。
近日,大量救援現場、救援細節首次披露,當事人親述生死73小時!
圖為搜救現場
洞穴科考潛水
兩人突然失聯
小周,28歲,生態學碩士,從事金線鲃洞穴魚生物多樣性研究。大周,36歲,林業工程師,從事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工作。“當天去潛水是因為攝影素材的收集,補充中國洞穴魚類圖鑒的影像資料。”
兩人潛水進入廣西百色活旺河源頭溶洞后,沒有再出現。
被困人員剖面示意圖
小周:我當時已經很慌張了,我跟我的潛伴失聯了,那個地方是一個死角,能見度很差的,我的氣瓶只有50bar(1/4氣量)的氣。
大周:如果說沒有辦法找到氣室,升到水上的話,我的氣會很快耗完,我馬上就溺死了。
梁良表示洞穴潛水是造成潛水員死亡最多的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梁良:洞穴潛水是造成潛水員死亡最多的,洞穴潛水救援是極限救援里面的“珠峰”。所謂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其實是不適用的,氣體一耗盡,人就馬上溺亡了。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輔警吳星昊:你不知道里面的環境構造是什么樣,最大的難點是這個洞是未知的。
水下環境復雜
“一分鐘最多游三、四米”
潛水搜救隊由6名特警隊員和1名潛水教練組成,分為幾個小組,輪替下水。
據梁良介紹,兩條劃艇先進入外洞,沿著洞的兩側,敲擊石壁,從兩邊推進,一點一點敲,進去的8個人里面有6個人覺得沒聽到,2人覺得好像有回應。
救援隊員裝載潛水器材準備進洞開展營救工作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輔警許世德事后回憶,當時,根據經驗判斷,潛水員肯定第一時間往水面竄。所以救援隊首先尋找氣室內有沒有人。
“能見度不好,我一分鐘可能最多就游了三、四米的樣子。在我們下水第三次的時候。我們下到15米,突然聽見有一個敲擊氣瓶的聲音,看了一眼隊友,然后他說不是我們。”
2月6日凌晨4:30,失聯9.5小時后,搜救人員在第4個氣室發現大周,距離出發點約300米。大周為了不失溫,把潛水裝備拆下來卡在石縫,人坐在上面。
圖為記錄儀畫面
“大概過了12個小時,我就看到水下有一束特別亮的光,那個光它都能泛到我腳下水域,就那種熒光綠的感覺。我就知道肯定是專業的搜救隊,我就趕緊拿潛水裝備,用那個氣瓶的底部去撞擊出水口上方的那個巖壁。我當時就認為可能幾個小時,我就會被找到。”據小周回憶,持續了一段時間,那個光源就消失了。
被困小周稱自己看到了一束特別亮的光
“有沒有可能是放棄我了?”
“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2月6日晚上,小周的潛水電腦表沒電,“我喪失了光源之一,時間也喪失了。這段時間其實就是我在洞里面最難熬的一段經歷。”
“怎么這么長時間別人還不來找我,有沒有可能是放棄我了,就是這段時間就出現了幻覺,我的整個視野右半邊有一只特別大的蜘蛛,看到幻覺之后,我身體發抖已經非常劇烈了。”
小周講述被困經歷
空氣、水、溫度,三個存活的關鍵因素。
小周預估喝水能堅持一周,“一開始,我每次醒可能下去喝20捧水,但到后面,我就是會去強迫自己喝個50捧,喝個60捧、70捧、80捧。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不能讓自己失溫,每次撒尿的過程中,我就會站起來,把尿液從雙腿衣服里面滲下去,滲到泥巴上面,給泥巴稍微暖熱一點點,比較松軟。這樣的話我可以把它涂抹在自己身上,相當于給自己加了一個保溫層。”
然而,對小周的搜尋連續兩天都沒有結果。反復下水,救援隊的體力和精力都達到極限,1名救援隊員因低溫開始發燒,但沒有一個人放棄。
小周: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就看到那個水下的光很突然亮了。然后光一下子就暗掉了,突然之間右邊就又來了一束光,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生還的機會,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我本人就1.85米,然后再加上我臂展的話,我朝那個水下,我覺得可能有2米多,我就深呼了兩口氣就扎下去了,朝著那個光源的方向一直在揮手。
2月8日18:50,失聯近72小時,搜救人員在第12個氣室發現小周,距離出發點約500米。失聯約73小時,小周獲救。
小周成功獲救
救援隊員成功救出第二名被困人員小周。
感謝你從未放棄,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