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上海城區梧桐樹密集區域的蟬鳴聲持續高達80分貝以上,遠超日常環境噪音標準(通常白天不超過55分貝)。多位市民反映,夜間蟬鳴導致難以入睡,部分人甚至出現耳膜不適。此外,市民在樹下通行時頻繁遭遇“蟬雨”——實為蟬排泄的體液(含氨基酸、糖類),雖對人體無害,但密集滴落仍引發心理不適。
2025年上海經歷超長梅雨季(降雨量292.9毫米)后突發暴晴,疊加連續35℃+高溫與城市熱島效應,促使地下蟄伏多年的蟬幼蟲同步破土羽化。昆蟲專家周興苗解釋,今年恰逢蟬“大年”,多個品種生命周期重疊,導致數量激增。盡管高溫并非直接原因,但極端天氣加速了成蟲活動,使鳴叫更為集中。
觀察發現,城市鳥類對蟬的捕食減少。網友推測,部分鳥類因依賴人類丟棄的高熱量食物(如垃圾桶殘渣)導致“三高”,甚至出現“飛都懶得飛”的現象。此外,蟬群規模過大可能超出天敵控制范圍,進一步加劇蟲群失控。專家表示,蟬若蟲長期吸食植物根系汁液,若持續干旱可能影響綠化植物健康。
有網友提議“引進百萬山東人抓知了猴”,因當地有食用蟬蛹習俗,可自然控制種群。專家呼吁:蟬成蟲壽命僅數周,鳴叫期將很快結束,建議以平常心看待這一自然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