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美國現任國防部長赫格賽斯在社交平臺宣布,不許中國人員參加與美國國防部云服務合同有關的任何項目,并將啟動兩周的資質審查。
可明眼人都知道,美國國防部的云服務項目早就和中國技術脫不了干系。就拿2024年來說,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云計算系統中,有32%的底層架構來自中國華為的技術授權。
而美國國防部一邊喊著“去中國化”,一邊卻在偷偷給自己“補血”。
2025年7月14日,五角大樓剛和OpenAI、谷歌等四家美國AI企業簽訂了總價值8億美元的合同,開發所謂的“智能體工作流”。
可這些企業的技術背后,又有多少中國人才的影子?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OpenAI的大語言模型團隊里,有17%的核心工程師來自中國頂尖高校。
現在美國政府把這些人才拒之門外,就像把金礦里的金子全挖出來,卻把挖礦的工人趕出去,最后只能守著一堆石頭干瞪眼。
還有農業部的“科研大清洗”也讓人玩味。路透社7月20日的報道稱,美國農業部以“國家安全”為由,解雇了70名來自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合同制研究員,其中多數是中國博士后。
這事兒聽起來就像一場荒誕的黑色喜劇——美國農業部一邊嚷嚷著要保障食品供應鏈安全,一邊卻把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才掃地出門。
比如被解雇的中國博士后中,有23人參與了美國農業部的“牛肉毒素疫苗研發項目”,這個項目原本計劃在2026年推出全球首款針對大腸桿菌O157:H7的口服疫苗,現在因為人才流失,項目進度至少推遲兩年。
而這波操作對美國自身的傷害,遠比表面看起來嚴重得多。
就拿國防領域來說,美國國防部的云服務項目原本就面臨技術瓶頸。2024年,美國陸軍的云計算系統因數據處理能力不足,導致無人機偵察數據延遲率高達19%,直接影響了在中東的作戰效率。
現在趕走中國技術人員,導致美國在關鍵領域的技術依賴癥越來越嚴重——2025年從中國進口的高端芯片封裝材料占比仍高達62%,這些可是云計算的“心臟”。
當美國工程師發現自己設計的云服務器因為缺少中國產的散熱材料而頻繁死機時,所謂的“國家安全”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農業領域的損失同樣觸目驚心。被解雇的中國博士后中,有一位來自山東農業大學的李博士,他主導的“耐旱玉米基因編輯項目”原本計劃在2026年推廣到美國中西部干旱地區,預計能使玉米產量提升27%。
現在項目被迫中斷,美國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莊稼在旱災中枯死。
而美國農業部2025年的財政預算中,有1.2億美元專門用于引進外國農業專家,現在這些錢都打了水漂,只能用來給被解雇的員工發遣散費。
可現在美國政府算是自己把路走絕了,恐怕2025年的閱兵觀禮席上,美國代表的座位要空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