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天津的相聲老藝人楊少華老先生去世了,終年94歲,楊老先生和他的家人本來就話題 很多,因為他的去世發生的事情,那就更多了起來。今天講的是楊進明降輩參加楊少華老先生葬禮的事情。
從網上消息來看,楊進明參加了楊少華的葬禮,袖子上戴黑紗,黑紗上有一個紅球,網上的人評論說,帶這個紅繡球是孫子輩的身份,網上也有視頻,楊進明磕頭的時候,也是在孫輩行列里。
不知道楊進明先生以孫輩參加楊少華先生的葬禮是怎么考量的,網上這些人說以侯耀文的徒弟的身份參加的,如果以這個身份參加,關系就太遠了。
還有人扯上某社,如果扯上某社,那就是對楊進明先生的不尊重。從流傳出來的消息和畫面來看,楊進明來參加葬禮,與某社毫無關系,楊家人也沒有把他當成某社的代表。高峰來參加楊老先生的葬禮,那是因為高峰早就與楊先生有私交,說高峰參加葬禮是因為某社,也是對高峰的不尊重。
根據網上消息說,楊進明是認了楊少華先生的妻子為干媽,以這個身份,無論楊進明是否認了楊少華先生為干爹,楊進明應該以兒子輩的身份參加葬禮。從以往的信息來看,楊進明先生與楊議也是以同輩身份出現在大家視野里的,參加葬禮,也應該以兒子輩的身份參加并行禮制。
在中國人的傳統禮制里,應該是以逝者為中心,就近不就遠的原則參加葬禮,當然,因為輩份不同,行禮的儀式和樣式也不同。
在網絡上,很多人傳說楊家的老二是楊進明,這是信息應該是錯誤的,楊家的老二應該是楊少華先生哥哥家的孩子。如果楊進明像傳說的那樣是楊家老二,那么以孫輩參加葬禮,那就是更不合適的,不但是對逝者的不尊重,更是對家屬的不尊重。
即便是現在,在禮制比較完備的農村中,葬禮上有一個爭孝的問題,一般也是按照以逝者為中心,就近不就遠的原則,爭取葬禮中的身份,如果主家或者主事的人把身份弄錯了,被弄錯的人一般是主動找到事主,爭取到更靠前的輩份,有時候還會因為這樣的爭執,出現情緒比較激烈的糾紛,甚至大鬧現場。
比如大家在平時說的,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也算是一種搶考的禮制。在平時如果有人忽忽忙忙,影響了別人,別人罵他說:你著什么急?搶孝帽子嗎?
在古代的時候,參加葬禮,主家要發放孝服的,一般來說,與逝者的輩份越靠前,主家發給的孝服越大,用的布料越多。在古代的時候大家都缺少布料,就是因為多了一點布料,就能引起一場糾紛。
古代的時候窮,主家辦喪事,孝服的布料也很少,有差別也不是太大,近年來農村人也富有了,有喪事的時候制作孝服的布料也多了起來,以前或許只是孝帽,后來有孝帽、孝衣、孝帶、鞋子、襪子等,所以不同等級的孝服差別也就明顯了,差別明顯,糾紛也就會多。
當然了,今天說楊進明參加楊少華先生的葬禮,不符合禮制,但是楊少華先生的家屬都沒有爭議,楊進明先生也沒覺得有問題,這就夠了,現在的城市人也不了解古時候留下的葬禮制度,況且在禮制問題上,本來就有十里不同俗的說法,各地方都有差別,我說的這樣的禮制或許也與天津的不同,大家不要過多地追糾,有意者聽一聽即可,如果過多地議論楊進明先生和楊家人,也不是禮貌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