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記者西摩·赫什曝出大料:美國正在討論通過政權更迭來替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澤連斯基被曝可能會被列入“流放名單”,而他的替代人選,居然是英國駐烏克蘭大使扎盧日內。
澤連斯為了穩固政權,他甚至不惜改變立場,主動提議與俄羅斯進行高層領導人會談。
作者-楊 編輯-楊
西摩·赫什的爆料將局勢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美國在討論通過政權更迭的方式換掉澤連斯基,顯然是針對當前烏克蘭局勢的一個“保守”選擇,美國這步棋,似乎已經不再只關心澤連斯基個人的政治命運,更重要的是想要重新塑造一個“符合西方利益”的烏克蘭政府。
流放澤連斯基成為了一個可能的方案,而接替者,赫爾曼·扎盧日內,英國駐烏大使,似乎已經在背后謀劃,這種外部的政治壓力,完全說明了澤連斯基面對的不僅僅是與俄羅斯的戰爭,美國顯然不滿意烏克蘭戰局的進展,或許是覺得澤連斯基在管理戰爭和國家事務上的能力有所欠缺。
你想象一下,一個國家的總統,居然面臨著被強行更替的威脅,這意味著澤連斯基正站在權力的懸崖邊緣,澤連斯基急于通過一場大規模的內閣改組,來給外界一個“改革”的信號,這次改組,他更是任命了新的總理和國防部長,幾乎是對整個政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而官方宣稱,改組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烏克蘭的武器產能,以支持持續不斷的戰爭,乍聽起來,好像有理有據,畢竟武器生產的增加,的確是戰爭中的一項重要戰略資源,然而烏克蘭的民眾和智庫卻對這一改組提出了質疑。
大家的懷疑心態早就根深蒂固:澤連斯基是不是在利用這次改組來穩固自己的政權,防止在內部分裂和顛覆的情況下陷入困境?畢竟,他的政治支持在逐漸削弱,外部勢力的威脅越來越大,如何保證自己的掌控力,成了他頭上的一把懸劍。
在澤連斯基這一系列內政舉措背后,隱藏著的是他對當前局勢的深刻焦慮,戰爭仍未見曙光,國內的民心和西方的支持也未必能長久維系,這讓澤連斯基不得不做出激烈的改變,最令人大跌眼鏡的,莫過于澤連斯基突然改變立場,主動提議與俄羅斯領導人舉行高層領導人會談。
這和他之前的強硬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記得早些時候,澤連斯基曾明確禁止與普京談判,那時,他一度強調烏克蘭的“絕對立場”:絕不與俄羅斯妥協,死也要死在戰場上,然而轉眼間他卻開始主動提議和俄方進行談判,顯然是感受到了內外壓力的巨大轉變。
這種轉變,意味著澤連斯基已經無法忽視政治危機的嚴重性,可以說,他的改變并不是出于戰略上的調整,而是面對著戰爭沒有勝算的慘烈現實,即使在最初的高壓言辭背后,他也清楚地知道,烏克蘭的當前局勢已經變得岌岌可危。
甚至可以說澤連斯基內心的“和談”呼聲,是對戰爭結果的深切恐懼,不愿再繼續被拖入沒有出路的惡性循環,不僅是澤連斯基,連特朗普也開始在此時插手,發出自己的“警告”,特朗普曾公開警告俄羅斯,如果俄方未能在50天內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更為嚴厲的制裁。
這一言論看似對俄羅斯的壓力最大,實際上卻是雙重打擊的策略,特朗普的警告一方面為俄羅斯夏季攻勢的延遲提供了時間,但另一方面,它同樣帶有明顯的針對澤連斯基的意味,50天的最后通牒,其實是在給澤連斯基定下一個“極限”。
若俄羅斯在這段時間內不進行談判,澤連斯基面臨的壓力將更為巨大,連特朗普都已經發聲,暗示烏克蘭政府需要盡早做出選擇,這50天的最后通牒,既是對俄羅斯的嚴峻考驗,也是對澤連斯基政權穩定性的警告。
換句話說,特朗普也看得出來,澤連斯基的政府正處于風雨飄搖的邊緣,外部壓力逐漸逼迫他做出讓步,而這讓澤連斯基的未來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從外部壓力的加劇,到內閣改組的舉措,再到主動提議與俄羅斯談判,澤連斯基的政治局面已經非常復雜。
而在美國、歐洲的壓力之下,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會影響到整個烏克蘭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澤連斯基,是否能像他過去那樣繼續掌控局面,或者他最終會像西摩·赫什所說的那樣,成為流放名單上的一員?這場大戲,依然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