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7月19日,美國著名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在他的個人博客上發布消息說,美國正在討論在烏克蘭進行一場強制的政權更迭。
赫什說:“一名華盛頓官員告訴我,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下定決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被列入流放名單。如果澤連斯基拒絕離開,將通過武力強迫他離開。”
現任英國大使、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扎盧日內被視為最有可能接替澤連斯基的人選,這一權力更迭可能在幾個月內發生。
一、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戰略信號!
赫什早有名氣,2023年9月26日,他發表文章《關于“北溪” 持續一年的謊言》,揭露美國總統拜登批準了這次行動,目的是阻止德國和西歐國家在冬天啟用這條管道,防止俄羅斯利用天然氣供應來影響歐洲的政治決策。
赫什文章指出,美國海軍和挪威軍方合作實施了這次爆炸,并在波羅的海的海底引爆了北溪天然氣管道。
從過往履歷來看,赫什作為曾曝光“美軍屠殺美萊村”、“水門事件黑幕”、“北溪管道事件”的傳奇記者,雖然與主流媒體漸行漸遠,但信息源依舊深厚。不出手則已,一出手所揭示的往往是華盛頓高層難以公開承認的戰略動作。
如今,他披露澤連斯基的重大消息,也許是幫助白宮放風試探外界反應,也許是向烏克蘭施加壓力,絕不會無緣無故。
就在7月15日,特朗普剛剛宣布重大聲明,又給了俄羅斯50天的戰爭行動權,雖然宣稱會對俄實行制裁,但時間如此遙遠,對于三心二意的特朗普來說簡直有無數次翻云覆雨的機會。
二、美國的路線已經明朗!
一般而言,政客在宣布最后通牒的時候會采取整數:
1天、3天、5天、10天、20天、30天、60天、90天、180天、一年。
特朗普搞出來一個50天作為最后通牒,誰能看懂他是什么意思?
本人(徐吉軍,漢唐智庫)推算了一下,50天之后,大約是中國9月3日大閱兵的時間。最近盛傳特朗普有意訪華參加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閱兵式,這對于中美兩國關系來說是好事。普京早已宣布要來參加活動,如果特朗普能來,意味著掌握世界最高權力的三巨人將坐在一起。
這將是決定世界未來格局的新雅爾塔會議。
美國北約無法在烏克蘭戰場拖垮俄羅斯,而本方壓力越來越大。這意味著拜登的戰略謀劃已經失敗,而特朗普政府只能改變策略在烏克蘭“止損、洗牌、甩鍋”。
問題的關鍵是烏克蘭澤連斯基政權不甘于退出歷史的舞臺,不愿接受被擺布的命運。
于是美國只能采取行動。
這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意志,也許是西方深層政府試圖在烏克蘭重新布局,如今釋放信號就是戰略試探。
三、澤連斯基的四種結局!
自2022年俄烏沖突全面爆發以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幾乎成為西方“捍衛自由對抗邪惡”的吉祥物。
三年過去,局勢急轉直下,澤連斯基不僅未能收復失地,反而令烏克蘭死傷百萬、經濟崩塌、防線崩潰、丟城失地。
如今的澤連斯基,已經成為烏克蘭人的災難,民意不可能繼續支持他浪戰到底。他的未來有幾種可能結局,值得研判。
1、被美國“和平勸退”,流亡海外(可能性最大)
這是西方最常用的處理方式,迫使政客主動辭職,以健康原因或國家團結的需要為借口,安排澤連斯基比較體面的主動卸任。
隨后,安排澤連斯基流亡到美國、英國、或者以色列,畢竟澤連斯基是猶太人,為猶太人的霸權事業付出良多。流亡以后,西方繼續給他“烏克蘭民主之父”“民族英雄”的榮譽待遇,通過繼續出席各種政治會議,為新的烏克蘭政權出謀劃策,等待時機重新介入烏克蘭問題。
類似的劇本,在21世紀已經多次上演。
演員總統的作為表演藝術家,在西方媒體的造神手段包裝下,上演一場淚流滿面的悲劇謝幕非常輕松。
2、政變下臺,以“國家利益”為名交權(第二個可能)
如果澤連斯基不愿意主動交權,或者拒絕配合北約的調整路線,比如拒絕與俄羅斯妥協讓步,美國完全有能力推動烏克蘭軍方或情報機構在內部進行操作。
赫什指出:扎盧日內已經被美國視為“臨時過渡總統”的儲備人選,這不是烏克蘭內部的決定,而是美國戰略的預備選項。
扎盧日內是烏克蘭最能打仗的軍方強硬派,深得美國五角大樓和英軍的信任。2023年底,他因為呼聲太高,引起了澤連斯基的警惕,直接免掉了總司令的職務,丟到英國當大使坐冷板凳了。
2024年2月,澤連斯基任命瑟爾斯基擔任新的武裝部隊總司令。從瑟爾斯基上任以來,對澤連斯基唯命是從,為了打政治仗,多次將烏克蘭的精銳丟到前線進攻俄軍本土,甚至還策劃了入侵庫爾斯克的戰役。一年半時間里,烏軍從來沒有扭轉過戰場的被動局面。
如果這時候扎盧日內上演回馬槍,回到基輔奪取政權,西方一定會敲鑼打鼓密切配合。
媒體的主流基調一定是“烏克蘭軍政高層為了國家利益,和平完成政權交接,為了實現和平掃清了障礙!”
3、拒絕退場,物理清除(低概率但不可排除)!
最為極端的是,如果澤連斯基強烈抵制西方安排,激起某些激進派或情報單位不滿,發生安全事故被物理清除并非不可能。
此前,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武裝已經多次表達對澤連斯基的不滿,簡單說就是前線的失敗已經使極端反俄分子也失去了信心。澤連斯基在過去一年中,已與部分軍方將領、情報首腦產生嚴重矛盾。
烏克蘭在戰爭中大量雇傭西方雇傭軍,軍警憲特系統早已被美國深度滲透甚至控制,清除澤連斯基不費吹灰之力。
如果澤連斯基被美國情報機構設計清除,不管是“突發事故”還是“飛機墜毀”等方式,都可以推到俄羅斯頭上。
這個操作在理論上毫無障礙。
4、作為政治吉祥物交出權力(最不可能)!
還有一種看似溫和但實際不太可能發生的劇本,是讓澤連斯基保留總統虛職,但實權由扎盧日內或其他人掌握。
這種安排曾在格魯吉亞嘗試過,但效果極差。
澤連斯基是媒體型領導人,很難甘愿做傀儡;美歐早已厭倦了澤連斯基的政治秀,不可能接受他作為演員繼續表演。
這一方案既不現實,也缺乏美國調整戰略的必要性支撐。
四、代理人不死何為?
澤連斯基不是美國真正關心的焦點,他只是華盛頓的代理人。
2024年以來,烏克蘭戰爭形勢急劇惡化。
2025年夏季攻勢,俄軍捷報頻傳。在頓涅茨克西部,俄軍已經攻入紅軍村內部,并啟動了運河三要塞外圍戰役。在扎波羅熱,俄軍占領了扎波羅熱州府扎波羅什南部的卡緬斯克。在哈爾科夫,俄軍正在包圍庫普揚斯克。在蘇梅,俄軍正在逼近尤納基夫卡。每一個方向的俄軍都占據兵力優勢。
歐洲所謂的志愿者聯盟,實際上早已明白繼續支持已無勝算,但又不愿接受失敗。
此時此刻澤連斯基就是最好的甩鍋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澤連斯基曾被塑造成21世紀的丘吉爾式的英雄,穿軍裝、講英文、奔走西方議會、呼吁支援與正義。
但現實已把這層偽裝撕開:澤連斯基大搞親信政治、言論打壓、延任不選、清洗反對派……活脫脫一個反面教材!
所謂英雄,不過是階段性工具;
一旦失效,便棄如敝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