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剛過半月,村里張嬸逢人就夸兒子“在深圳大公司實習”,可那孩子此刻正蜷在城中村網吧吃泡面。
屏幕上是游戲廝殺的畫面,腳邊堆著三天沒扔的外賣盒。他給家里發過一張穿著借來的白領襯衫在寫字樓前的自拍,配文“公司樓下打卡”。
暑假不愿意回家,成了大學生的“新式不孝”。家長還以為學生在外面懂事賺錢,其實早就食不果腹了。
大學生的“新式不孝”正在蔓延,家長毫無察覺,還以為很懂事!
這種“懂事人設”不是個例,山東一二本院校輔導員表示,每年暑假有63%的農村學生不回家,超過一半聲稱“找到實習”,可核查下來真正在積累經驗的不到四成。
211院校心理中心的數據顯示,67%的農村籍學生坦承對父母“感到羞愧”,注意,不是嫌棄窮,是恨他們“躺平”。
為什么學生不愿意回家呢?不是說,家是溫馨的港灣嗎?但家也是長滿苔蘚的泥地,是破洞的蚊帳,是能鉆進蝙蝠的家。
學生回家要幫著爸媽下地干農活,吃喝娛樂什么都沒有,還要忍受夏天滿是惡臭的旱廁,連洗澡都成了一種奢侈。
河北女生回家發現臥室變倉庫,睡三天沙發背脊全是蚊子包,更窒息的是父母停掉生活費,反要她掏2000給弟弟報補習班。
武漢曉琳兩年沒回家,在工廠熬夜班到凌晨,被同學罵“冷血白眼狼”,她憋著淚解釋:“回家光路費夠我半月飯錢,他們種地供兩個大學生,我20歲怎好再要錢?”
家長在家里念叨:“閨女懂事啊!就是…要常打電話多好…”。所以這是懂事?還是不孝?筆者看來,兩者都有。
如果學生暑假真的在外面好好工作,賺錢不亂花,不管是給自己還是給家里,就都不算不孝順。
如果學生暑期不回家,在外面也不工作,就是一味的瘋玩,想要逃避家里的農活,或者家里的環境,那說是“新式不孝”也沒什么過錯。
最可悲的是,學生懂事,家長不懂事。這種往往就很難改變,甚至這種“不孝”會更徹底,甚至走到互相沒有話說的程度。
這種錯位認知釀出荒誕劇
女生說,她不愿意回家。就算不打工,暑假在學校硬生生的躺著,也不愿意回家。因為家里的環境,太窒息了!
她在實驗室熬通宵跑數據的時候,家里總是打電話吼“讀研有屁用!村東頭大專生當包工頭月入三萬”。
咬牙用獎學金給奶奶買智能馬桶蓋,被罵“錢多燒的,不如買化肥”。嫌棄的種子早埋進骨縫里,怎么做都是錯的。
雙方認知不一樣,當親情變成債務關系,年輕人開始用極端手段切割。有人硬留北京拿8000月薪背5000房租,衛生間改的隔斷房發霉也不回鄉。
陜西高考生帶800元找兼職,被誆到緬北失聯,黃岡三名高中生聽信“高薪招游戲代練”,在西雙版納出境后音訊全無。
撕破“新式不孝”的標簽,出路在重建平等對話。江西瓦匠老李曾罵女兒“亂花錢買直播設備”,直到被她逼著開抖音賣竹編,月入3000后改口:“你們搞錢是比老子強!”
湖北女生工作后每月打2000回家但明言“只住酒店”,三年內攢錢幫翻修屋頂裝空調,今年父母主動留出她的專屬臥室。
好像他們也沒有不孝,反而很懂事。但這個家里就是沒有愛,都是明碼標價的賬目,換清了,也就結束了。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