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郭德綱站在國產(chǎn)郵輪“愛達·魔都號”的甲板上,對著滿船觀眾打了段快板。
海浪拍著船身當伴奏,底下中外觀眾跟著節(jié)奏拍手,這場景要是擱十年前,誰能想到?
當年被罵“三俗代表”的他,現(xiàn)在連央視都追著報道,說他是“傳統(tǒng)文化出海的活招牌”。
說起來也有意思,他剛火那會兒,圈內人沒少擠兌。
有次小劇場演出,臺下就七個觀眾,于謙后來還打趣:“老郭在臺上說單口,我在側幕數(shù)瓜子,數(shù)到第三把就數(shù)完了。”
更別說同行聯(lián)名抵制,說他“把相聲帶歪了”。
可他偏不認輸,帶著徒弟們死磕《歪唱太平歌詞》把老調子唱出新鮮感,麒麟劇社排京劇,連妝都得他親自盯。
真正讓人改觀的,是這兩年的作品。話劇《卿卿誤我》里,他讓秦霄賢演落魄書生,那角色哭著念“功名誤我”時,臺下小姑娘哭濕了口罩。
還有海外巡演,澳洲場60%的票被老外買走,散場后有人舉著“德云女孩”燈牌喊“再來一段”,這哪是單純演相聲?
分明是把老祖宗的東西,裝進了年輕人愛看的殼子里。
現(xiàn)在呢?文旅部請他當推廣大使,當年抵制他的同行,偷偷帶著徒弟來學怎么排新活。
他在郵輪上接受采訪時說:“相聲就該讓人笑,京劇就該讓人看進去,搞那么多虛的干啥?”
這話糙理不糙藝術哪有那么多規(guī)矩?能讓觀眾記在心里,能讓老手藝傳下去,就是真本事。
從被全網(wǎng)罵到被央媒夸,郭德綱這一路,哪是他一個人的逆襲?
分明是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兒,在新時代找到活法的故事。
就像他在郵輪上跟記者說的:“相聲就像大海,有人嫌浪大,有人怕咸澀,可只有跳進去的人,才知道它能載著你走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