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上可能有我們所知的生命,或者我們未知的生命在形成。
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號探測器脫離卡西尼號飛船,降落在土衛六的沙質地表。探測器在土星最大的衛星上存活了72小時,揭示了這個化學結構復雜的世界比預想的更像地球。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對土衛六這個可能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外星世界很感興趣,盡管其生命形式與地球上的大不相同。美國宇航局的最新研究揭示,土衛六的甲烷湖泊中可能會形成生命前體物質,從而讓我們有機會了解生命在宇宙中是如何起源和進化的。
在近期發表在《國際天體生物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宇航局的一個研究團隊闡述了囊泡如何在土衛六的湖泊中自然形成。囊泡是膜包被的囊狀小泡,被認為在生命的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是形成活細胞前體的重要一步。這篇論文探討了生命所需的條件如何在與地球大相徑庭的環境中進化而來,從而為我們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線索。
土衛六是除了地球以外唯一已知表面有液體的星球。但是和地球上的水體不同,土衛六的湖泊和海洋不適合游泳,因為其中含有液態碳氫化合物,比如乙烷和甲烷。水是我們所知的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但是土衛六的湖泊是否具備孕育生命進化所需分子的條件呢?
該論文根據目前收集到的關于土衛六大氣層和化學成分的數據概述了穩定的囊泡在土衛六上形成的過程。在地球上,兩親分子具有雙重特性,一端疏水(恐水),一端親水(喜水)。在水中時,這些分子會自然形成球狀體,類似于肥皂泡,親水部分朝外和水相互作用,而疏水部分則縮在球狀體的內部。這使得這些分子可以形成復雜的結構,并可能導致原始細胞膜在早期地球上形成。
根據該論文,在土衛六上,這些囊泡的形成得益于土衛六上復雜的氣象循環。土衛六大氣層中的甲烷形成云,然后降落到地表形成河道,填滿了土衛六上的湖泊和海洋。然后地表上的液體蒸發再次形成云。該新研究的科研人員提出,雨水和海洋表面的飛沫可能被多層兩親分子包被。當這些飛沫落在池塘表面時,兩層兩親分子會相遇形成雙層囊泡。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囊泡會遍布整個池塘,并在進化過程中相互競爭,從而可能導致原始細胞的形成。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員、該新研究的合著者康納·尼克松在一份聲明中稱:"土衛六上任何囊泡的存在都證明有序性和復雜性的提升,而這是生命起源的必要條件。""我們為這些新想法感到興奮,因為它們可能為土衛六研究打開新的方向,并可能改變我們未來在土衛六上尋找生命的方式。"
美國宇航局準備在2028年7月發射蜻蜓號,這是美國宇航局首個土衛六探測任務。旋翼著陸器將探索土星的這顆衛星并收集其大氣層和地質數據。蜻蜓號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個在截然不同的條件下可能孕育生命的奇異世界。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