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收藏訊 咸平元寶是北宋時期鑄行的錢幣,當時北宋政府面臨戰爭和財政方面的危機,為了緩解這些問題,開始大量鑄發貨幣,咸平元寶應運而生。其不僅是金屬冶鑄技術的結晶,更是解碼"咸平之治"的經濟密碼。本篇就與大家分享和咸平元寶相關的歷史信息和精彩拍品:
宋真宗趙恒畫像(圖片來源:網絡) 趙恒(968-1022年),本名趙德昌,改名趙元休、趙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趙炅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公元997年,宋太宗駕崩后的宮廷政變中,宰相呂端將趙恒推上皇位,是為宋真宗。這位以"仁孝"著稱的皇帝,接手的是一個內有財政隱患、外有邊患壓力的政權。但趙恒推行"守成"政策,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賢臣,開創了北宋第一個治世——咸平之治。
當時北宋面臨的并非簡單的財政危機,而是農業文明發展到新階段的貨幣需求爆發。趙恒即位后,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苛捐雜稅,咸平元年(998年)一次性免除拖欠賦稅1000余萬貫,釋放因債務入獄者2600余人。同時推行"常平倉"制度,豐年購糧、災年平糶,穩定了物價與民生。咸平元寶的鑄造,正是這一治世的經濟產物。
北宋咸平元寶 圖片來源:首席數據中心-SA2025年5月加州(#52)-錢幣專場 咸平元寶作為宋真宗時期的年號錢,其形制與工藝體現了北宋冶金技術的高超水準。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咸平初,義申新小錢之禁",可知其鑄期短、鑄量少,版別亦少,常見為小平錢,直徑2.14-2.6厘米,重2.2-5.8克。面文"咸平元寶"為楷書,旋讀,傳為真宗御筆,字體端莊規整,體現了宋代書法藝術與鑄幣技術的結合。
錢幣多為光背,少見背星紋,有正字、大字、小字、長平、長元、闊寶等類別,另有銅鐵兩種材質。值得注意的是,咸平元寶大型闊緣厚肉錢,是宋真宗在位期間鑄行的第一枚大錢,反映了當時對貨幣形制的探索。
北宋咸平元寶 圖片來源:首席數據中心-SA2021年9月加州(#41)-錢幣專場 咸平元寶的流通,是北宋經濟繁榮的直接體現。當時的汴京(今開封)人口突破百萬,商鋪鱗次櫛比,《東京夢華錄》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酒樓茶肆、勾欄瓦舍盛況空前,甚至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外賣服務"。這種商業活力,離不開貨幣經濟的支撐。即便與唐朝相比,北宋在面積、人口、資源都不占優的情況下,經濟總量卻占世界的 80%。北宋的財政收入增長十分驚人:至道三年(997年)為2224萬貫,到咸平六年(1003年)已增至3000萬貫。北宋咸平元寶特大型餅錢 圖片來源:首席數據中心-中國嘉德2019年春拍-承齋長物古錢 農業革新帶來的糧食豐收,使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蓬勃發展。定州的緙絲、汝州的瓷器、成都的蜀錦聞名遐邇,商業繁榮更催生了"交子"的雛形——雖正式發行于1023年,但咸平年間已出現民間信用票據。海外貿易通過廣州、泉州等港口延伸至東南亞、阿拉伯半島,泉州港年稅收達30萬貫,占全國財政收入的1%。越南(安南)也曾仿鑄咸平元寶,多為晦暗薄小錢,從側面反映了北宋貨幣的影響力及周邊政權對其的認可。這種貨幣傳播不僅是經濟行為,更是文化輸出。
北宋咸平元寶背四決餅錢 圖片來源:首席數據中心-中國嘉德2019年春拍-承齋長物古錢 綜上所述,咸平元寶是農業革命與商業繁榮的雙重產物,也反映了北宋前期政治制度的完善,耕地面積的擴大、手工業的興盛、海外貿易的拓展,共同構成了它的流通基礎,而它的存在又反過來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北宋以"咸平之治"展現了農業文明的巔峰,而咸平元寶則編織起一張通過政治、經濟、貿易連接的緊密網絡。
聲明:首席收藏網(shouxi.com)獨家稿件,版權所有,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